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氧化氢氧化-水热结晶联合法制备高纯MoO_3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使用过氧化氢氧化-水热结晶联合法制备了高纯MOO3粉末.对其粉末粒子的尺寸、形貌和结晶习性进行了研究,对其纯度进行发射光谱分析,并对水热结晶的过程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研磨引起的Bi_8SrCaO_(14)晶体到非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逸泰 《科学通报》1992,37(7):609-609
Tsuneyuki Kanai等发现机械研磨能引起样品Bi-Pb-Sr-Ca-Cu-O超导临界温度T_c的降低和物相的改变,当研磨时间从两分钟逐渐增加时,在X射线粉末衍射图中对应于高T_c的2223相(T_c=107K)的峰的强度逐渐减弱,峰宽逐步增宽,最后到六十二分钟时变成非超导的相,从X射线粉末衍射图来看几乎为无定形相,这种现象可能与结构中Bi-O双层密切相  相似文献   
3.
通过共沉淀工艺合成了陶瓷化合物Nd0.67Ba0.33MnO3(NBM).与传统的陶瓷烧结法相比,成相温度降低了400℃。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得化合物为立方钙钛矿结构,其晶胞参数a=3.8838.样品的四极法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在该样品中的电阻率-温度曲线中存在两个电阻转变峰,并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用于解释该奇特异电性.  相似文献   
4.
5.
1 引言在探索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为进一步提高T_c和扩大超导体的体系,最广泛应用的是元素替代的方法,如C.W.Chu et al.和赵忠贤等把Ba—La—Cu—O中的Ba用Sr替代,分别将T_c从30K左右提高到40.2K和48.6K;M.K.Wu et al.和赵忠贤等用Y替代La,首次得到了液氮温区的超导体系Ba—Y—Cu—O;此外,人们还用多种稀土元  相似文献   
6.
在500℃实验条件下, 通过锡粉催化分解二茂铁, 反应12 h 获得大量高纯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表征结果表明, Fe3O4 纳米颗粒的直径主要集中在35~65 nm 之间,螺旋形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40~70 nm. 调节反应温度可以控制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成.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500℃反应12 h 制得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表现出铁磁行为, 其饱和磁化率、剩余磁化率和矫顽力分别为29.8 emu/g, 9.6 emu/g 和306.6 Oe.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掺杂和不掺杂的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锡和锌复合氧化物,还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它的电导与氧分压、温度和掺杂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缺陷结构.并根据Seebeck 效应的测定推测其在700°—900℃的范围内具有小极化子的热激活跃迁机制.  相似文献   
8.
用选区电子衍射研究了新合成的铋系铜氧化物Bi2Ba2Nd1.6Ce0.4Cu2O10+δ观察到了不寻常的调制结构:q=0.114a+0.114b.用键长失配和氧插讨论了调制结构的起因。指出键长失配的加重也导致调制周期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二茂铁和四氯乙烯作为反应物,采用热解法在600℃反应10 h得到一种高产率的剪纸状的碳片.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剪纸状碳材料的厚度为20~40 nm,宽度为100~200nm.通过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计算出产物的比表面积高达1 209m2/g,孔径分布在0.58~1.2 nm之间.一系列对比实验表明,合成剪纸状碳材料的最佳条件为:0.093 g二茂铁,反应温度为600℃,反应时间为10 h.通过调整二茂铁与四氯乙烯的比例,可控制产物的形貌从剪纸状转化为空心球.剪纸状碳对于苯酚的吸附性能(82%)要远高于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48%),并对其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LaBa2FeCu2Oy的结构是立方相,晶格常数为,电子衍射表明这种化合物具有非公度调制结构.调制波矢q1=0.367a*,q2=0.367b*,并且推测q3=0.367c*,电阻测试表明该化合物为半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