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扬  郑先友 《工程与建设》2008,22(2):170-172
分形美学是一种新的美学观点,将其引入建筑领域具有拓展意义.文章对已有建筑设计中分形美学的形式,从城市规划、建筑单体设计中分形学的应用及设计中的时间维度分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为建筑创作,评估建筑作品时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建筑中的动     
文章以建筑中的"动"为切人点,从建筑形态、空间、环境、文脉、真正的动的建筑等方面,探析建筑中的动态元素.从人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实际案例对这一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和思考.解析了动态建筑的基本精神一动态与自然;动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多文化、多维度、复杂动态的功能空间、回归自然的梦想;剖析了动态建筑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王益  郑先友 《工程与建设》2006,20(3):202-204
创造高舒适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人类建房的目的,低能耗则是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它不仅要考虑使其建造的室内环境运行的费用少,还要考虑材料自身的生产和销毁所需能耗和产生的污染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来讲,它会节省自然资源、提高环境质量;就个人或集体来讲,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可以在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减少使用运行的费用。节约资金。  相似文献   
4.
以建筑类型学的结构分析法,从理念、文脉、视觉传达和创造动力四个方面解析和揭示中国传统建筑内在意蕴生成的诸种“质素”,这些“质素”在整体上仍然影响着中国当代建筑的观念生成、创作方式乃至形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边缘"的整合与再创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校园环境的整体性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关键 ,“中心”和“边缘”理应并重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高校校园的“边缘”往往被忽视。文章运用城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建筑理论 ,解析大学边缘的概念和形态 ,重新认识和定位高校校园边缘。随着信息化校园的到来 ,整合和再创造高校校园边缘 ,使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和网络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杰出的建筑理论家,克·亚历山大建筑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当时和现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对亚氏的建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一定的分析,阐述了当今的城市和建筑设计中引入亚历山大的理论和思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由粗放式的发展到精细化的转变,千城一面现象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感知出发对千城一面现象的改善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得出千城一面是人们对城市空间感知而形成的一种意象;其次,对空间感知角度下千城一面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要素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基于空间感知与千城一面之间的关系,对影响空间感知的空间塑造与心理要素两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来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伟  郑先友 《工程与建设》2007,21(6):843-845
文章分析了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及其设计思想.从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误区入手,通过对新型建筑材料和太阳能的利用,提出了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并指出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是生态建筑的天下.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的城市规划别具一格,建成区的中心部分由周长7.8公里的环城公园包围,并从中心分别向东、北、西南发展,形成“三叶风扇”的形状,其间有三片绿地,从城郊楔入市内。合肥市的这种规划格局与园林化建设,在国内曾一度处在领先地位。1982年合肥市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城市。1983年拍的《合肥·绿色的城》获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此后,合肥市又先后四次获全国绿化先进城市称号。1992年获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的“燕南杯”绿化二等奖,并被首批授予全国园林城市称号。1994年又被林业部批准作为南方森林城市的试点。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与…  相似文献   
10.
西递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缓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村镇建设的矛盾,当地政府决定另择地建设西递新村.西递新村的规划不仅要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又要延续徽州古村落历史沉淀的淳朴美,力求将新村营造成一个既有传统聚落影子,又有全新理念的现代村落,实现新旧村落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