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日本结缕草的成熟胚和茎节为外植体,建立并优化了2套组培再生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2 mg/L 2,4-D配合0.2 mg/L 6-BA,诱导率为42.5%;继代培养可改善愈伤组织状态,增加胚性,其中增加培养基渗透压,并适当添加ABA(0.2 mg/L),可明显提高胚性愈伤组织比率;继代2次后的愈伤组织在3种细胞分裂素6-BA,KT,ZT适当配比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率可达到50%~75%.在以茎节为外植体的组培体系中消毒处理和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环节;预培养时MS培养基效果优于1/2 MS,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25 mg/L KT,1.0 mg/L ZT和0.1 mg/L NAA为比较适合的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可达37.9%.同时,比较了两套再生体系的优缺点,为日后日本结缕草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小麦T,K,A型同核慢质雄性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配成18个组合的恢复度及其F1折杂种优势和超标优势进行分析,得出了各不育系所适用的恢复系,并提出在考察K型不育系F1恢复度时采用国际法较为准确,而且不育系的易恢性同时受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因子的双重影响。另外,通过对各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得出“三系”杂种F1的穗粒数在构成产量三因素中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用普通小麦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经高温处理以后,提取其线粒体多肽和可溶性蛋白做SDS-PAGE分析,发现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热激后其线粒体多肽的电泳图谱均有相互趋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条件下,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腐殖酸钠及高岭土处理对丹参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利用5g/L腐殖酸钠溶液对丹参种子进行浸种能够显著提高其萌发率;喷施1g/L腐殖酸钠可明显使丹参幼苗气孔收缩,从而降低蒸腾速率,使丹参幼苗抗旱性得到显著提高.60g/L高岭土悬浮液的叶面喷施可增强丹参幼苗对强光的反射,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减弱丹参叶片由于强光照射造成的水分丢失.生理检测表明,5g/L腐殖酸钠溶液的喷施可明显提高丹参幼苗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这可能是丹参抗旱能力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HBSG法对多枝赖草、普那菊苣的根尖染色体进行了C -分带研究.根据李懋学等(1991年)对C -分带的描述方法,首次确认多枝赖草染色体的C -分带为2n=28=5CT 2CTI 2CT 1CTI 1CTI 1C 1T 1TI,普那菊苣各染色体的C -分带为2n=18=2CT 4CTI 1CT 1CTI 1CT I .另外还对C -分带实验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是一类定位在质膜上,具有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激酶域的蛋白质.简要介绍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结构、种类以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对近几年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多枝赖草、高羊茅的种子为材料,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仍可保持分化潜力.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后,可以分化出丛生状幼苗,并大量生根,形成再生植株.用EMS溶液对2种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的EMS对愈伤组织的致死率不同,随着体积分数的提高,致死率逐步升高.经统计,初步确定EMS溶液对多枝赖草、高羊茅愈伤组织的半致死体积分数分别为6 mL/L和8 mL/L.  相似文献   
8.
赖草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赖草属各种植物的优良特性及其优良基因用于改普通小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小麦-多枝赖草异附加系统选育的研究现状和远缘杂交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用花药培养法构建了1个由43个单株组成的"三系"杂种小麦单倍体加倍(DH)群体,其中21株是可育的,22株不育.对此群体在遗传育种、基因克隆、QTL分析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抗菌肽Protegrin成熟肽的氨基酸组成和作用机理分析,并根据已报道的Protegr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定点诱变的突变体基因pg-g,其编码蛋白的末端相对于野生型增加1个非极性氨基酸Gly.利用表达载体pET-28a将突变体基因pg-g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表明目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通过对表达产物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定点突变基因pg-g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