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dx/dt+p(t)f(x(t-τ))=0的零平衡解的全局吸引性,通过运用Lyapunov泛函方法,得到保证该方程全局吸引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离散化的思想,将线光源离散为点光源,将反射抛物面离散为抛物面上一条螺旋形曲线上一系列的点,成功地解决了距离25 m远处测试屏上直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形成的面积问题,并实现了基于Matlab的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吻合.通过具体事例,揭示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离散化思想的运用以及利用Matlab实现与仿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可为工程研究提供更丰富、更精确的信息,在港口、河道治理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本文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了鹰潭信江特大桥兴建后对工程河段行洪及流场的影响,为桥梁防洪影响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校的改革中,出现了多校合并现象,许多高校出现了一个大学多个校区和多个图书馆的“两多”现象,给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在这种“两多”的情况下图书馆典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时滞微分方程x(t)十p(t)x(t-τ)-q(t)x(t-δ)=0解的渐适性,并得出保证该方程平衡解全局吸引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塑料肺     
据日本的发明者报道,由于人造塑料肺临床试验成功,大约使40个病人延长了寿命.人造肺包括30,000根精制的空心的聚丙烯软管,是东京女子医学院和托纳莫公司共同研究的成果.类似这样的人造肺在美国已试验过,但还没有超出动物实验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保障网络安全,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式码的安全数据融合算法。在传感器网络中借助于模式码进行数据融合,保障采集数据的安全,采用模糊算法获取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的状态,只将紧急数据和变化了的一般数据的模式码送到簇头进行处理,实现了网络能耗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高效的安全数据融合协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保障网络安全,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式码的安全数据融合算法。在传感器网络中借助于模式码进行数据融合,保障采集数据的安全,采用模糊算法获取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的状态,只将紧急数据和变化了的一般数据的模式码送到簇头进行处理,实现了网络能耗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