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1.
自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了蛭弧菌 Bd—No.2,用超声波破碎仪处理了 Bd—No.2的寄主 E.coli K_(12)和非寄主革氏负(G~+)根瘤菌1.174、革氏正(G~+)枯草芽孢杆菌及卡氏酵母菌,用它们细胞匀浆液的稀释液培养蛭弧菌 Bd—No.2,双层平板计数确证它们都能使 Bd—No.2增殖,说明可以“腐生”培养。表明某些菌体不为蛭弧菌利用是与它们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济南地区蛭弧菌(Bdellovibrio)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南地区的生活污水、湖水和土壤中分离到9株蛭弧菌。它们均为直或弯曲的杆状或弧状,大小为0.20~0.31μm×0.66~1.01μm。单根极生鞭毛。在其中2株蛭弧菌的细胞两端还发现有数根须状结构。蛭弧菌 No.1对氯仿敏感,它的增殖并不依赖于其寄主的增殖。它们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以跨越属或科。温度对于蛭弧菌 No.1的增殖速度有显著影响。每个 E.coliK_(12)细胞约释放2个蛭弧菌 No.1细胞。  相似文献   
3.
4.
放线菌“23—21”系由福州岭后山坟墓中分离得到。在合成一号培养基中,其菌苔黄色,所分泌色素渗透到基质内亦为黄色。其气中菌丝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孢子丝直,孢予椭圆形(部分也有圆形和柱形),孢子丝凝聚分裂。其生理特征与所描述的 A.longissimus 相似,但 A.longissimus 孢子丝横隔分裂,色素不渗透入基质,所描述的 A.parvus 在形态上和放线菌“23—21”很相似,但克氏所列出之生理特征不够完全,参照 Waksman 所描述的 S.parvus 在形态上的区别在于 S.parvus 孢子丝螺旋,  相似文献   
5.
黄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用途范围甚广,在微生物培养方面,黄豆粉、豆饼和豆芽,是制备培养基的一种良好成分,但黄豆粉和豆饼是经过乳酸杆菌在45℃酸性情况下或用胃蛋白酶在45℃下水解,而予以使用,我们曾利用我院制备豆浆时黄豆浸汁废液以培养抗生性放线菌、细菌等,结果很好,故特作此简短报告。在实验初期,用制备豆浆时黄豆浸汁废液为实验材料,后用100克洗净的黄豆在室温(25-30℃)浸于1立升自来水中,24小时,将浸出液过滤(黄豆尚可食用),于每立升浸出液中加10克蛋白胨和15克琼脂,经过一般制备培养基的操作,制成培养基备用。  相似文献   
6.
蛭弧菌在细胞匀浆中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1958年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导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国民经济取得了全面的不断的大跃进,表现在农业方面的是通过农业八字宪法的贯彻,主要的农业产品一倍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增长速度是古今中外史所未有的,增长的意义是多重的,有政治意义,有经济意义,也有科  相似文献   
8.
在医学上有治疗价值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外,多半为放线菌所产生,因此放线菌为寻找新抗生素来源的主要对象。放线菌的自然棲所主要是土壤,土壤中抗生性放线菌的分布,就引起了从事分离抗生性放线菌工作者的注意,关于这一方面工作,除了 Benedict,Routien 与 Finley在他们总结性论文中,予以综合性的叙述外,尚有等,等,等,等,Fred 等,Kane 等,Nakazawa 等工作报告,总结过去报告的结果,列入表1。表1说明国外(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土壤中抗生性放线菌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担孢子存活率及萌发率,比较了单双核茵丝的培养特征、生长速度,并进行了单核茵丝的配对杂交、杂交菌株的初筛试验。结果表明,香菇担孢子的存活率与萌发率随冰箱(0~4℃)保存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单双核茵丝的培养特征与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别,两者较易区分。单核茵丝的配对杂交得到了一株具优良性状的菌株。此菌株的菇产量较其双亲高28.5%。  相似文献   
10.
青霉“青—1”系由青岛带来本试验室,在含蛋白质优脂培养基中生长茂盛,孢子层青绿色,菌苔甚厚,基内菌丝橙黄色,老的培养,孢子层土棕色,孢子甚多。在合成优脂培养中生长较差,菌苔薄,形成菌丝束,(2-3×1mm),孢子层青绿色,基内菌丝白色或淡棕色。“青—1”的酦酵培养基以 Czapek’s 培养基(葡葡糖30克,NaNO_3 2克,K_2 HPO_4 1.0克,MgSO_4·7H_2O 0.5克·KCl 0.5克,FeSO_4 0.01克,水1000c.c.)最为适宜,至于在胰蛋白—葡萄糖,或其他合成培养基(酒石酸盐为碳源)中,培养液抗菌性能均不如 Czapek’s 培养基。在28℃培养9日后,培养液中即呈抗菌性能,11—13日后,其抗菌性能即达最高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