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东南震旦系-志留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以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及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研究,认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下志留统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为区内的主要储集岩,沉积相、岩溶作用及裂缝发育程度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储层沉积相区域对比研究表明,主要储层横向展布特征是:灯影组白云岩在研究区广泛且稳定分布,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主要发育于泸州-赤水-道真以南的台地相区.  相似文献   
2.
黔南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从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角度对黔南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L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为范围广泛的暴露溶蚀作用;与T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和混合水成岩环境,其中后者会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而向大陆迁移;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的胶结作用及高位晚期的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中的溶蚀、胶结和白云石化作用.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成岩时间长、强度大,并且在黔南可进行区域对比;与Ⅱ型层序界面相关的成岩作用发育规模小,对碳酸盐岩的改造能力较弱.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及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能力强,往往可形成厚层的白云岩及规模较大的溶蚀孔洞体系,因此,可以作为有利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的有力地质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共识别出13个超层序和99个三级层序,讨论了13个超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的层序格架.总体上看各超层序在整个中国南方不同盆地、不同相带的剖面上可以完全对比,但同一个超层序内所包含的三级层序个数及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三级沉积层序来说,半数以上可以得到化石带较为准确的年代控制并在同一个构造分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进行对比,部分层序甚至还可以在三级层序的体系域层次进行对比.表明从整个中国南方来看二级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更具有一致性,而三级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盆地、不同相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的沉积学标志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划分了头台—茂兴地区扶余油层(泉四段)的沉积徽相。主要有三种相类型:湖泊相(包括滨浅亚湖、湖泛平原亚相和浅湖砂坝微相)、三角洲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分支河道微相)、河流相(实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支河流)。该区油层主要富集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和边滩微相的砂岩中。  相似文献   
5.
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火山活动较为强烈的时期之一,此时贵州省境内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文章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研究论证了早二叠世玄武岩喷发时为大陆裂谷环境,从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确定了分布区东部的早二叠世玄武岩为海底喷发的产物,并详细研究了它对古海洋沉积学、古海洋地球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是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对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沉积微相、生油岩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综合研究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稠油的形成机制 ,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通过对沙四上段储层的综合评价 ,指出了区内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的文化教学资源作为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精髓,了解独特的民族审美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思维特质,培养学生考察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2-2004年《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02—2004年《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所载271篇论文和作者(324人次)的相关信息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和评价,目的在于明确办刊方向,提高办刊质量、形成办刊特色。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学报的载文量合理,信息输出能力强;学报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师范性”,办刊特色初步凸显出来;形成了以我校教师和云南省内研究者为主,辐射省外各地的投稿网络和研究群体;学报的“学术性”尚待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伊宁凹陷古地温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包裹体测温和Easy-R.方法恢复了伊宁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结果表明伊宁凹陷晚二叠世的地温梯度约为40℃/km,以后经过两次波动(分别对应于K1和E1两次构造运动)逐渐减小到现今的24℃/km.上二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主生油期在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及其以前形成的圈闭,是二叠系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沉积地球化学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层序地层学研究来说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层序的识别,而层序的识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层序界面的识别,二是层序内体系域构成的识别.层序界面和层序内体系域的识别除宏观的沉积记录分析方法外,还可通过微观的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来识别.研究表明,在层序界面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在层序界面上的Fe元素以高价Fe的氧化物形式出现;Al含量高,主要为Al的氧化物;K的含量大于Na元素的含量;Th/U比值很大.体系域与REE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含量密切相关,LST(或SMST)期REE含量最低,TST期REE含量逐渐增高至最大,海泛期达到最高, HST期又逐渐下降.LST期,微量元素含量最低,TST期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高直至最高,HST期微量元素含量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