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沸腾换热、多孔物质内传热传质及毛细管中两相流的理论及实验,提出了烧型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改进模型,再据此而得到新的烧结型多孔表面泡态沸腾换热关联式,与实验结果比较,偏差在士30%以内。关联式适用于F-11,F-12,F-22,F-113,F-114。  相似文献   
2.
对纯工质及非菜沸混合工质在水平形光滑机加工多孔表面(MFPS)通道上的流动沸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工质在光滑表面、混合工质在MFPS上均存在流动沸腾滞后现象;MFPS对两种工质流动沸腾换热均有强化效应,但与池沸腾相比,其强化效应有所减弱,故需从强化对流换热和防止沸腾滞后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了纯工质和混合工质在水平光滑表面、MFPS环形通道中的流动沸腾换算计算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  相似文献   
3.
对试件形状对利用IHCP原理测算物体导热系数方法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不同形状试件的无因次瞬态温度分布特性、导热系数敏感度系数表达式及变化规律、物理和数学模型描述误差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为试件形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还利用实验对理论结果加以验证,并对实际测算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导热性能迥然不同的二种材质,利用球体试件测算k值的精确度最高,其测算值最大误差εmax≤3.60%  相似文献   
4.
将瞬态导热过程中物体内温度分布简化为仅随时间而变的所谓“薄壁”温度场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3种已有的简化判断指标:体内无因次温差Θ_a、体内无因次极限温差Θ_b、物体外壁无因次温度梯度Θ_c的分析表明,采用Θ_a或Θ_c是不合适的,采用Θ_b亦有一定误差,提出以max(|Θ_1|,|Θ_2|)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改进模型,在文[12]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烧结型多孔表面沸腾热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δ/d_p作为优化设计的几何特性参数,并指明δ/d_p是沸腾工质、多孔层材料物性及沸腾温差ΔT_B的函数。根据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及作者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并整理出适用于R—11、R—12、R—22、R—113及R—114的大空间核沸腾的优化设计关联式,与实验数据比较,其相对偏离度一般不超过±10%,可供工程设计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纯R11、R113及R11/R113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平壁面和机加工多孔壁面(MFPS)上的池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工质沸腾换热系数相对纯工质沸腾换热系数的大小与易挥发分百分比x_1有关。混合工质池沸腾实际换热系数的降低量△h_b与热负荷高低有关。非共沸混合工质在MFPS上的池沸腾换热系数比平壁面提高1.7~2.5倍,与纯工质比较,其强化效果降低,而△h_b增加,它与MFPS无因次参数m值大小有关。提出了混合工质在平壁面上池沸腾换热修正计算式,最大偏差在±8%之内。还首次建立了混合过程熵增△S_(mix)与△h_b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提出了混合工质在MFPS上的池沸腾换热计算式,最大偏差在±15%之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