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二五"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同时在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方面开展了不少尝试。但中高职衔接教育还处在初期阶段,还缺乏区域性的科学有效的机制指导。为了解决"2+2+1"中高职联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生入学与专段、中职生继续培养、专科高职生培养、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构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架等在内的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为同类院校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种多分辨率DOA估计的小波包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MUSIC算法在信号波达方向(DOA)较近或相干时性能迅速下降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多分辨率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的小波包算法基于子带分解的MUSIC算法(SB MUSIC)·算法对全带信号进行子带分解,并根据最优基选取准则选择最优叶节点,然后对每个叶节点应用MUSIC算法进行谱估计·研究表明子带分解具有提高信噪比(SNR)和放大频率间隔等优点·考虑到算法应用时只有全带频率才有意义,提出了子带频率向全带频率映射的方法·仿真证明,SB MUSIC不仅提高了特征子空间方法的分辨率,而且在子带划分适当时,具有一定的信号去相关能力,并且子带谱的估计成功率和谱平度都高于全带谱·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以来,中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但中高职衔接教育还处在初期阶段,未形成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加之许多学校仓促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培养机制的对接不严密,造成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粗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为了指导"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可为同类院校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采集到高频信号,本文采用配有高速A/D转换器的数字存储示波器(Digital Storage Oscilloscope,简称DSO)设计了一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借用DSO强大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将DSO连接至计算机,并在计算机装上有关驱动软件后构成.该系统能够采集到带宽大、频率高的高频信号并且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使用时可以根据信号的特征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关软件程控DSO,设置DSO的有关参数及工作方式,采集信号的数据及波形,用于分析及处理.实验证明应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高频信号采集系统经济实用、方便灵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论述通过理性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研究现状及不足,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结合应建立"一群两主三贯通"立体化产学研结合模式。"一群"即以专业群为纽带,针对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两主"即通过学校、生产单位两个主体的紧密联系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三贯通"即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与科研项目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工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增加,林果生产中的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防治已成为绿色产品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林果生产环境为对象,通过污染物的来源与种类分析、污染物对林果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林果生产中污染源的控制对策,为绿色生态林果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运用频谱仪、示波器、信号源等仪器搭建了雷达接收机幅相一致性测试、调整平台,并介绍了其具体操作步骤。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及工作思路在对装备的维护、检修方面有效、可用,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转换的重要时期,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自主质量"诊改"的专业评价机制对提升我国高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价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我们研建了"6-2-12分层递进反馈式"专业质量保证机制,形成了"树体式"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从专业生成要素、产出要素与专业综合影响力三个维度上反映专业的综合绩效,并达到诊断与改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的全新设计方法,介绍了硬件、软件设计以及核心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0.
李鸿杰 《甘肃科技》2014,30(19):157-15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我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概念与内涵皆不断更新完善,至今,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两者在内涵上已呈现交叉重叠现象,在应用中造成了认识上的不清,为了减少概念的重复,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的内涵,以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在分析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两者概念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型生态农业概念,并分析了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内涵,为系统化的现代农业设计与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