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认知和心智的边界——当代认知系统研究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认知主义不自觉地以为发生在头脑中的认知过程对整个认知任务的认知实现是充分的。然而,随着认知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认知任务的实现须依赖更广泛的系统条件;这使得系统性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研究的一个基本维度,并因此引发了关于心智和认知的本性及其边界的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纵观整个思想史,悖论一直是哲学家头痛的问题。哥德尔提出不完全性定理之后,众多解决悖论的方案开始深入语言的领域。20世纪中叶,源自分析哲学的语用学与现象学一解释学一起在语言领域中获得基本的共识,即:人一世界关系的情境性,而在解释学中,人一世界关系的情境性同时也是人一世界关系的时间性。20世纪后半叶以来,悖论的研究就是在语用学和解释学中赢得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意识研究中的"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神经生物学问题。但是意识经验具有独特的主观特性,即感受性。正是意识的感受性使得查默斯界定了一个意识研究的“难问题”。在坚持对意识现象的自然化解释中,我们确定了处理意识“难问题”的两个基本前提。在这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借助脑演化史、比较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发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难问题”的出现不单纯是因为神经生物学的科学发展上的不足,它还涉及人们的一些认知观念,如人们对系统涌现的现象特性和经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概念、范畴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恒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4):9406-9409
通过对常见平屋顶绿化构造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将过滤层、蓄排水层、阻根穿刺防水层采用集成式的方法综合为复合蓄排水毡层,起到维修容易、减少屋顶荷载等作用。并对坡屋顶绿化种植土滑移现象进行处理,提出坡屋面培植土网格固定的方法。实际工程证明方法合理,效果明显,便于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30-11月1日,2005年“心灵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秋意阑珊的西子湖畔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主办,北京大学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汕头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主题发言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客观科学的自然主义态度和自然的数学化的批判,胡塞尔确定了现象学研究的起点.表明了世界边缘域的匿名性,发现了一个为科学和人类实践确定意义和基础的(前科学的)"生活世界".同时胡塞尔发现他坚持的超验现象学方法论的严格科学观同生活世界处于内在冲突中--一个不可解的悖论.正是这个悖论表明了胡塞尔所开拓的现象学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知的具身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的运动。认知的具身观认为,我们的心智和理性能力是具身的。与认知的具身观相对立的是“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的观念,这是一个基于“客观主义”意义的认知观。客观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和结果独立于进行认知活动的人的身体结构和认知发生于其中的认知情境。与之相对,认知的具身观认为认知是身体一主体在实时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活动。认知科学的当代发现表明,意义在认知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的认知活动是通过意义和世界紧密关联的。心智的本质在于它构成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生成认知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成认知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具身心智的统一的两重性.它提倡这样一种科学文化:认知科学既把我们的身体视为生物物理结构,同时又视为由某个个体经历的经验结构,具身心智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现象学的.具身心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一个认识论的循环.生成认知科学正是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循环发展起来的.瓦雷拉等人发展的生成思想特别强调了它与现象学和东方哲学传统(特别是佛教)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自创生是马图拉纳和瓦雷拉最早提出用来解释生命本质的理论。随着这一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当以卢曼(N.Luhmann)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对社会系统的分析后,这引发了关于社会系统是否也是自创生等一些极富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介绍与阐释自创生的理论内涵以及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并结合相关针对卢曼思想的评论指出一种看待社会自创生的态度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神经现象学(Neurophenomenology)最初作为难问题的方法论上的补救措施由F.Varela提出。它是一种旨在将当代认知科学与人类经验的一个训练有素的(disciplined)研究进路嫁接在一起的探索。通过现象学和神经科学相互启发的增益循环,神经现象学旨在把因现象学方法所丰富的第一人称数据与神经科学的第三人称数据结合起来,以便从两个角度系统地探索人类经验的结构。作为一种研究纲领,神经现象学已经开展了许多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经验描述的有价值的实验研究。神经现象学为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开创性的范式。但同所有现象学的自然化运动一样,神经现象学面临着对其方法论有效性的批判。其研究纲领是否能持续,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拓展,是一个仍待检验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