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通过双向cDNA RDA,即分别以敏感品系为检测子(tester)、抗溴氰菊酯品系为驱赶子(driver)和以抗溴氰菊酯品系为检测子(tester)、敏感品系为驱赶子(driver)筛选2种品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分析小菜蛾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之间的遗传差异.经过3轮消减杂交后,将所得的差异片段克隆于PMD 18-T载体,氨苄筛选阳性克隆,经菌落PCR鉴定后送样测序.得到2条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部分已知序列有一定同源性,其中1条序列与编码S3a蛋白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对杀虫双抗性遗传的RD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初步研究了小菜蛾两个品系,敏感品系和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之间基因组的差异,用敏感品系作为驱动扩增子(driver),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作为检验扩增子(tester),通过四轮消减杂交后,得到两个差异片段,范围在150bp至300bp之间,初步判断这些片段何能与小菜蛾杀虫双抗性的遗传分子基础相关。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30:7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柱温为25℃.绿原酸在0.4~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46%(n=6).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参花茶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成虫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找到8个差异明显的点,并结合质谱分析技术和数据库信息检索最终鉴定出7个蛋白.其中包括2个代谢相关蛋白,2个调控蛋白,1个结构分子蛋白,其余2个蛋白质功能皆不明确.这些在抗性或敏感品系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抗药性形成机制和抗性相关蛋白的寻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雌雄成虫基因组中分别克隆了泛素基因的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28778,EU28779,EU28780,EU2878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长度为228bp,编码的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不同品系和不同性别的小菜蛾泛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等均存在差异,其中敏感品系雌雄成虫间差异较大,序列相似性为81.1%;抗性品系雌雄成虫间差异较小,序列相似性为97.8%.推测这些差异可能与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有关.因而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抗药性形成机制和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对小菜蛾表达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技术,通过对成虫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出水溶性的蛋白质组分,对比研究了溴氰菊酯抗性品系、杀螟丹抗性品系、杀虫双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小菜蛾成虫的蛋白质在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电泳图谱分析,在澳氰菊酯的抗性和敏感品系中抉得了8个特异的蛋白质斑点,pH5.0~8.1,相对分子质量为46000~23000;在抗杀螟丹品系中得到了8个特异斑点,pH4.6~81,相对分子质量为92000~18000;在杀虫双的执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产生了6个特异斑点,pH5.5~7.1,相对分子质量为31000—28000.虽然抗性品系是敏感品系通过多年的室内逐代的药剂选掸获得的,但是在杀虫刺选择压力作用下所引起的表达蛋白质的差异是否与浪氰菊酯、系螟丹和杀虫双的抗性有关还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水仙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水仙的花、叶及根等部位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检测.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样品3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确定了绿原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31nm,以绿原酸的吸光度和浓度作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52103x+0.0047,1R^2=0.9994;测定水仙的花、叶及根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70%、0.90%和0.35%,加样回收率为998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