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或者富集能力的植物类群对于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不同浓度的Cu~(2+)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采自矿区(东川)和非矿区(丽江)的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对重金属Cu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根,处理一个月的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处理两个月的植株,根和茎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叶.根和茎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叶,但丙二醛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处理一个月植株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和Cu~(2+)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两个月的植株,而来自东川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来自丽江的植株,经过Cu~(2+)胁迫的样本体内的Cu~(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华山蓼对Cu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且来自东川矿区的植株耐受性强于来自丽江非矿区的植株;抗氧化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在实验结果中均出现显著变化,说明这两种酶在提高中华山蓼对重金属Cu的耐受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因组健康水平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类退行性病变危险度升高。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MN),评价了云南正常人群淋巴细胞的基因组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人类淋巴细胞自发微核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r=0.468,p〈0.001),且女性平均微核率显著高于男性(r=2.438,p〈0.05)。云南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群基因组健康的基础数据结构,为基于基因组健康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 ylog 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科(Cyprin...  相似文献   
4.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Silurus asotus)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I3-1)、凶恶撒氏虫(T.asoti)、奇异撒氏虫(T.varicus)、大茎撒氏虫(T.magnicirrus)、变形撒氏虫(T.obscura)、多形撒氏虫(T.mutabilis)、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MG-2018)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表明:28S rDNA可作为撒氏虫属及属内种分类阶元的分子鉴定靶基因.撒氏虫属为非单系群;奇异撒氏虫(T.varicus)与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组成的进化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推测奇异撒氏虫为研究中引入的撒氏虫最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冷驯化对中缅树鼩肝脏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测定中缅树鼠句在冷驯化(1h,4h,8h,1d)中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III和状态IV呼吸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中缅树鼠句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及中缅树鼠句肝脏产热的机理及其与质子漏的产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种能量对策很可能是横断山小型啮齿动物特殊的能量对策,对其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南腊河支流(21°62′26″N,101°59′11″E,海拔744m)线鳢(Channa striata)膀胱寄生的发状科(Gorgoderidae)叶形属(Phyllodistomum)1新种线鳢叶形吸虫(Phyllodistomum striata sp.nov.).剖检2尾线鳢,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3~8枚.该新种与寄生于墨西哥Heterandria bimaculata膀胱内的P.inecoli和寄生于哥伦比亚Trachycorystes insignis膀胱内的P.mayesi相似,体呈叶形,无锯齿或褶皱,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卵巢与卵黄腺相对或于卵黄腺稍前.与上述两近似种进行比较,该新种不具头腺,而P.inecoli具显著头腺;P.mayesi口吸盘与腹吸盘宽度之比为1∶0.59,该新种口吸盘与腹吸盘宽度之比为1∶0.86.该新种的28SrDNA部分序列约1 278bp(GenBank登录号:MG976755).与GenBank中19种叶形属吸虫的碱基相似率为85%~95%,与近似种P.inecoli的碱基相似率为94%.两两相对遗传距离范围为0.060~0.226,与近似种P.inecoli的两两相对遗传距离为0.085.基于28SrDNA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该新种构成一单独进化支,并与其他叶形属吸虫聚为一支.综合上述与近似种的形态学比较和基于28SrDNA部分序列的分子鉴定研究,确认线鳢叶形吸虫为新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