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雄踞京华,两甲子沧桑砥砺弦歌壮;誉满五洲,百廿载乐育菁莪桃李芳。2016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抚今追昔,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回首120年的风雨路,我们因光辉的科研历程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而倍感欣慰,并深深感念长期以来所有关心和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此,谨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  相似文献   
2.
3.
虚拟重联是一种使列车以编队方式在轨道上追踪运行的技术,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灵活性和提升线路的通过能力.本文围绕虚拟重联运行仿真和性能衡量,探讨了虚拟重联技术需要的安全制动模型,针对车站瓶颈区域提出了虚拟重联模型和车站追踪改进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的方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仿真验算,结果表明:车站追踪改进模型与相对移动闭塞通过能力相当,虚拟重联模型通过能力最大;系统受到初始延误后,虚拟重联模型的延误恢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系统分布热备冗余容错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对整个系统进行各种故障自诊断的方法,包括系统开机时的上电自诊断、系统工作中的动态自诊断、现场运用中维护时详细的静态自诊断和功能自诊断、整个系统通信网的自诊断及系统偶然故障后立即恢复的方法等。并给出了系统进行各种自诊断的测试代价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平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给出高速铁路平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的研究框架。首先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建模,构建与实际高速铁路系统具有一致性的人工高速铁路系统,然后在人工高速铁路系统中进行计算实验,对系统规律进行研究和归纳,最后通过高速铁路实际系统与人工系统的平行运行和交互实现对实际的高速铁路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在确保高速列车系统运营安全可靠基础上,从定性到定量为提高服务能力和与其他交通方式联接形成立体交通体系以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等方面提供合理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运行(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始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本文在阐述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北京燕房线为例,从FAO系统集成体系、列车无人驾驶技术、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技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RAMS综合保障技术等各方面全面介绍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全自动运行技术,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列车追踪运行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车追踪运行仿真系统将不同闭塞制式下的追踪列车间隔算法应用到cBTc仿真系统中,并在该系统平台上,分别模拟了不同闭塞制式(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下列车追踪运行.对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了验算,得出了3种闭塞制式下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固定闭塞的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最大,准移动闭塞次之,移动闭塞最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色Petri网的CBTC系统列车追踪过程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特点,首先分析了CBTC系统移动自动闭塞下的列车追踪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并依据此追踪模型采用分昙有色Petri网(CPN)建立了两辆列车运行追踪过程的模型,仿真分析CBTC系统移动自动闭塞下的列车追踪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追踪模型能够描述CBTC系统移动自动闭塞下的列车运行追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制动精度和安全防护距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制动精度和它的安全防护距离的设计问题。当列车在超速防护系统的控制下实施制动时,无论是常用制动,还是紧急制动,它的制动精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动初速、制动方式、控制方式、制动系统的离散性、超速防护系统本身的控制精度、不同的天气对轮轨粘着程度的影响等等。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后,才能合理地确定安全防护距离,使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能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又能不干扰司机对列车的正常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