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管理人"与"管理组织"并不是一回事--当我们将管理客体看作是"人"时,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个别的、特殊的、独一无二的,管理就成为了特殊人物、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特殊性"管理;当这种"特殊性管理"发生在大型商业组织里,造成的管理混乱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只有将管理客体看作是一个"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2.
西方管理局限于组织职务、岗位边界之内,而中国的传统管理则向个人生活领域和个人思想品德延伸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上期刊载的“清算中国传统管理”得到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在这个专题报道中,孙景华先生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角度入手,尝试着将模糊不清的中国传统的管理概念,以逻辑思维方式梳理出来、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评价中国企业管理问题的视角。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孙景华先生所撰写的《中国人的管理逻辑》书稿中的精彩内容,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质疑德鲁克     
孙景华 《科技智囊》2005,(7):10-20,22,24,26
迄今为止,我们一直都在享受着管理大师德鲁克所发现的伟大成果:企业的目的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当的定义:创造顾客”。虽然管理大师德鲁克“满足顾客”的结论是如此伟大地洞察了企业管理的真相,但是,虽然“顾客的需求”很重要,但比顾客需求更重要的则是“顾客需求的变化”。更准确的说,洞察顾客需求的变化,将不再是传统的处理企业产品和顾客群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是需要解决企业组织与未来不确定之间的适应能力。这意味着企业对待未来的态度,即不是假想未来的模样、也不是试图预测未来,而只能是“适应”未来。企业管理主要工作的真相,应该随着流淌的时间不断感受与调整同未来同步的连续过程,这就要求企业需要随着未来变化的脉搏形成企业与未来的“共振曲线”。有一句常常被用于说明企业战略的谚语:“当一条船不知道将驶向哪个港湾的时候,什么风也不是顺风”,现在,这句话的含义,需要换成另一种说法来表达:“如果不知道什么风是顺风,这条船将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相似文献   
5.
任何不加批判而推崇中国传统诚信为本的呼唤,都可能成为今天破坏制度信任的帮凶现代企业组织的利润来源,是来自于准确认知顾客的组织竞争能力。但是,中国传统商业组织却一直宣称只要恪守“诚信为本”的商业古训,商业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中国传统商业所恪守的“诚信为本”,并不是描述商业组织认知顾客群体的市场细分,而是在描述商人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所以,中国传统商业利润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出现在“组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企业,我们有着太多的困惑与痛楚。今天中国企业管理所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是中国社会整体性变革中所遭遇到焦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孙景华 《科技智囊》2005,(11):68-70
企业竞争凭组织“效率”还是“凝聚力”“效率”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永恒的主题。百年西方企业管理认为是理性竞争催生出了效率管理,分工成为了实现效率的基本方法;但是,在百年中国传统商业管理的沿承中,却一直没有出现“效率”的概念,甚至于不知道“效率”为何物!而是将积极奉献、动员会战、人海战术等方法产生的结果,想当然地看作了所谓的“效率”实现后带来的成果。因此,当现代企业组织不断挖掘组织功能,并以标准化、流程化、职业化的组织复制方式追求“效率”时,中国传统商业管理却在进行着价值观统一的教育,并期待着以强大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8.
组织是由“一群人”组成的,但“一群人”却不一定就是个组织。只有当“一群人”具备了明确的制度规章,才称其为正式组织,否则就称其为“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9.
为何中国企业远离基业长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会不停地追问究竟是做事、还是做人;究竟是管事、还是管人;究竟是管理过程、还是管理结果等等一系列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由于中国是个传统的商业计谋大国,同时缺乏成熟的工业化时代环境,所以传统的机会主义的行商方式得以惯性延续,商业利润依旧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出现在"组织与顾客"之间,商业"机会利润"取代了组炽"战略利润",传统"商人"和现代"企业家"被混为一谈。基于人际关系网络,而不是基于组炽理性分析的市场竞争价值取向,导致了人性情感关系替代了理性市场关系,最重要的竞争资源成为了人际关系资源,往往投资一个有"价值的人",比投资市场或设备更有巨额的回报。毋庸置疑,现代企业组织的唯一利润来源,只能是来自组织外部的顾客、消费者,而不是什么亲戚、朋友,更不是什么官员。现代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而不是赚钱。如果说现代管理解决的是"组织"层面上的问题,那么中国式的管理思维还停留在"个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孙景华 《科技资讯》2010,(16):41-41
通过改进综采工作面拆除液压支架工艺,使荆各庄矿1426大倾角工作面拆除成功,为其它工作面的拆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