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描述了合肥光源储存环满能量注入系统的物理设计,包括设计目标、局部凸轨物理参数选择和系统性能模拟.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设计注入系统具有非常高的注入效率,配合合肥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中直线加速器改造,注入效率接近100%;同时,储存束流扰动很小,质心发射度增长满足束流稳定性要求,系统具有向准恒流运行模式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陈应天教授不久前提出的跟踪聚光理论已经引起我国国家领导部门和世界范围内专家的重视.为回答对该理论的普遍存在的疑问,从光学的基本知识出发,尽量深入浅出地讨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如:自主创新的自旋 仰角跟踪方式,行 列驱动从镜聚光及其精度不等的不同模式,并评述该理论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NSRL电子储存环束流位置监测系统的改造与闭轨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NSRL束流位置监测系统(简称为BPM)进行了关键性的改造.改造后的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由0.5mm提高到30μm,分辨率可达10μm,可用于监测束流位置的漂移和轨道校正.  相似文献   
4.
合肥光源二期工程中注入系统改造后,凸轨系统的所有元件放置在同一个长直线节,这样增加了两块色品校正六极铁,动力学孔径有明显的增大,若色品校正六极铁从原来的两组改为三组,则动力学孔径会进一步增大.计算也表明,当高频电压从原来的0 .1 M V 提高到0 .2 M V,储存环束流的托歇克寿命也将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5.
800MeV电子储存环的聚焦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了一台能量为800MeV而专用于同步辐射的电子储存环聚焦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内容包括聚焦结构的一般描述,电子的横向运动及β、η函数的计算,束流和光源特性参数的计算及真空室尺寸的确定等。文中给出了比较詳细的结构参数及束流和光源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横向反馈系统不仅可以完成合肥光源逐束团的横向振荡、流强测量、纵向振荡和常规反馈任务,同时还开发了对多束团储存环中指定束团的激励,以及形成单束团和不同数量的束团串等附加功能.介绍了该系统研制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问题,如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梳状(notch)滤波器研制、数据处理程序的开发和应用,并给出了相空间重建、模式分析和带束流反馈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横向反馈系统不仅可以完成合肥光源逐束团的横向振荡、流强测量、纵向振荡和常规反馈任务,同时还开发了对多束团储存环中指定束团的激励,以及形成单束团和不同数量的束团串等附加功能.介绍了该系统研制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问题,如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梳状(notch)滤波器研制、数据处理程序的开发和应用,并给出了相空间重建、模式分析和带束流反馈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正式开工到2004年底竣工验收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投资兴建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其胜利竣工使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的技术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并使该装置的运行质量、供光能力(积分光通量)、可靠性、稳定性、利用效率和实验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为了总结这项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经验,我们全面介绍了工程总体情况,包括:工程的背景、目标及主要任务,工程竣工验收概况和工艺部分完成情况小结,以工程大事记形式对建设进程的回顾,工程采用的各种新技术,工程完成后合肥同步辐射装置两年来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不锈钢管道溅射镀膜装置上,通过对不锈钢管道真空室进行溅射镀TiN膜的反复多次实验及对镀膜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整套适用于加速器管道真空室内壁溅射镀TiN膜的表面处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强为80~90 Pa、基体温度为160~180 ℃的镀膜参数下,不锈钢管道内壁能获得符合加速器物理要求的TiN薄膜.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正式开工到2004年底竣工验收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投资兴建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其胜利竣工使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的技术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并使该装置的运行质量、供光能力(积分光通量)、可靠性、稳定性、利用效率和实验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为了总结这项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经验,我们全面介绍了工程总体情况,包括:工程的背景、目标及主要任务,工程竣工验收概况和工艺部分完成情况小结,以工程大事记形式对建设进程的回顾,工程采用的各种新技术,工程完成后合肥同步辐射装置两年来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