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约为200nm规整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并利用两种组装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板的组装;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DFM模式对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模板进行形貌表征,证实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比较了两种方法对模板组装的效果,对组装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用垂直沉积的方法组装模板要优于滴膜的方法;为以后作为光子晶体模板的制备提供了实验数据,为介孔电极材料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在有序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二氧化锡纳米管.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 子显微镜对二氧化锡纳米管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 用选区电子衍射, 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管为多晶的锡石结构, 管壁厚度约为20~30 nm, 管径约100~200 nm, 长度在微米量级.  相似文献   
4.
PNBA 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表面增强Raman散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极难溶于水的对硝基苯甲酸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以及银镜表面的吸附取向。研究表明,在银胶/乙醇的混合体系中,由于银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位和水分子的协同作用导致PNBA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溴离子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银胶,通过研究银纳米粒子与吸附质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银钠米粒子表面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表面存在一定量的活性位,银粒子主要通过这些活位与外来吸附质发生相互作用;溴离子具有诱导活性位和增加银粒子表面活性的作用,在溴离子的作用下,银纳米粒子与吸际质形成新的复合体,表现为复合体新吸附峰的出现,吸附质拉曼振动模的增强以及荧光的淬灭。  相似文献   
6.
将sol-gel方法制备的SnO2纳米颗粒涂覆在ITO(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上,用原子力显微镜的I-V测试功能测试其微区电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伏-安特性曲线具有不同的双向阈值电压,随颗粒度的减小,开启电压减小.用表面能带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此现象与纳米SnO2颗粒度尺寸效应和氧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gmuir-Blodgett (LB)方法, 以二十二酸 (behenic acid, BA)、 二十酸(arachic acid, AA)、 十八酸 (stearic acid, SA) 和十八胺 (octadecanyl amine, OA)作为辅助成膜材料, 组装了C60复合膜和BA膜, 液下原子力显微镜直接对LB膜在水相中的重组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C60复合LB膜和二十二酸镉单层膜在水相中都发生了重组, 但前者的重组程度较小, 并且C60聚集体颗粒的粒径均匀. 脂链的重组可能是由于水相中的Cd2+减弱了头基与云母基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同条件下由于混合C60膜中发生酸碱缔合使其重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单晶硅的表面光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有源、无源表面光电压谱测量系统,并对单晶硅的表面光电转移过程开展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复合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表面界面光电荷转移过程,研制高性能光电转移纳米结构材料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泳沉积法制备高度有序的SnO2/Fe2O3复合纳米线阵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泳沉积的方法在AAO模板微孔中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SnO2/Fe2O3复合纳米线阵列, 并用SEM, TEM, EDX, XRD及XPS对其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所得SnO2/Fe2O3复合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80 nm, 长度达几十微米, 由高度结晶的六方结构的α-Fe2O3和四方结构的SnO2构成.  相似文献   
10.
银胶-分子体系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作为 S E R S衬底的银胶体系在不同情况下的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检测分子及氯离子的加入均会引起银胶的凝聚,在三者共存情况下由于加入检测分子和氯离子的顺序不同,其吸收光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并解释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同时也证实了在银胶体系中存在“热粒子”和“活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