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0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光度法测定尿液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乌头碱在波长234 nm处有较好的吸收,建立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中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乌头碱的线性范围为0.645μg/mL~64.5μg/mL;检出限为5.66×10-8g/mL;相对标准偏差的平均值为0.13%.此方法用于测定尿液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具有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比有机染料寿命更长等优越的荧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荧光探针,本文评述了量子点荧光探针合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光泽精在1983年-2000年间的发展概况作了综述,内容包括概述、原理、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柱色层法研究了C50混合物的提取及分离,并对影响C60分离的条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1 引言在1962年Clark和Lyons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电极表面的半透膜上,提供了一个可供重复使用的酶,这标志着第一个生物传感器的诞生。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开发和利用。现今已出现了第三代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产生的场效应生物传感器。随着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它在医疗、工农业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盐中的痕量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硫酸介质中,基于高碘酸钾氧化碘离子生成碘,进而使次甲基蓝褪色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碘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μg/mL-7.2μg/mL,检出限为0.33μg/mL。方法简便、灵敏、选择性好,用于海盐中痕量碘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镱(Ⅲ)与5-Br-PADAP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9.66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镱(Ⅲ)与5-Br-PADAP进行最佳络合.最大吸收波长λmax=580nm.表观摩尔系数为1.5×105L·mol-1·cm-1,镱(Ⅲ)星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号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建立了亚硝酰铁氰化钠法测定半胱氨酸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线性范围为1-90μg/mL,检出极线为0.78μg/mL,回归方程为y=0.0176x+0.2114,相关系数r=0.9991,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中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显色剂5-(4-磺基-1-萘偶氮)-8-羟基喹啉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12.5的介质中,显色剂铜生成了3:1黄色稳定配合物,利用褪色江度法,λmax=529nm,ε=3.7×10^4Lmol^-1cm^-1,铜量在0-35μg/50m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方法选择性好,可用于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构象最小改变原理分析讨论pincol重排反应.指出基团的迁移不是由基团迁移能力来控制.而是由反应物的立体构象控制.反应物总是处在最稳定的构象中.离去基团和迁移基团总是处在反式共平面的位置.整个反应都遵循构象最小改变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