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研究了储氢电极合金Ti0.8Zr0.2 V2.7Mn0.5Cr0.6Ni1.25-xCoxFe0.2(x=0.00~0.20)的循环稳定性,并探讨了该系列合金电极的本征/非本征衰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电解液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有效吸氢元素(V与Ti)在电解液中的溶出数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此外,随Co含量的增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合金颗粒的粉化得到抑制,合金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下降趋势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对贮氢电极合金La0.7Mg0.3Ni2.45Co0.75Mn0.1Al0.2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La,Mg)Ni3与LaNi5两相构成,热处理并没有使该贮氢合金发生相变。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与循环稳定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而高倍率放电性能却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对贮氢电极合金La0. 7 Mg0. 3 Ni2. 45 Co0. 75 Mn0. 1 Al0. 2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La,Mg)Ni3与LaNi5两相构成,热处理并没有使该贮氢合金发生相变。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与循环稳定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而高倍率放电性能却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金属配位氢化物及金属氮氢化物的储氢性能,采用球磨法制备了LiAlH4/LiNH2复合材料,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等测试方法对球磨样品的储氢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iAlH4/LiNH2复合材料在球磨过程中体系的放氢量(质量分数)达2.6%以上,加热至400℃时体系的总放氢量达到7%.对LiAlH4/LiNH2复合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LiAlH4/LiNH2摩尔比对体系放氢性能和反应机理有较大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过渡金属Ti对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Ti的添加量(摩尔分数)在3%至5%的范围内对体系性能改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设计和筛选高性能贮氢合金,对影响氢化物电极放电过程的因素进行理论研究,根据氢化物电极的结构及放电过程,推导出多孔氢化物电极的极化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氢化物电极时,应注意选择贮氢合金颗粒尺寸和填充密度来增大单位体积反应层中的反应表面积和缩短氢扩散距离,以降低氢浓差极化程度;注意添加催化剂,降低电化学极化程度;并添加导电剂,以降低电极的电阻极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全、高效、经济的氢储存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相对于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化储氢,通过氢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固溶体或氢化物的固态氢储存由于其好的安全性和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氢储存技术。为了满足车载氢源系统重量储氢密度大于5%的要求,目前发展中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铝氢化物、硼氢化物、氮氢化物和氨基硼烷化合物。作者简要综述了最近几年这些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材料的储氢容量、吸放氢反应热力学、吸放氢反应动力学和吸放氢机理以及成分调变、催化改性和尺寸效应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