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红枣试管苗在炼苗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炼苗过程中,试管苗叶绿素含量增加,蒸腾强度和气孔密度降低;通过炼苗,可使试管苗的光合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为国家I级保护鸟类,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及陕西黄龙山3个区域,其中陕西黄龙山地区褐马鸡虽然发现最晚,但有关学者已经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从栖息地、觅食地、卧息地的选择及种群起源等方面对陕西黄龙山褐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酚-氯仿法和改良Miller盐析法从红碱淖遗鸥冷冻血液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以筛选遗鸥冷冻血液DNA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显示:酚-氯仿法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样品亮度和清晰度较高,条带较粗,纯度较高;而改良Miller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获得率较低,并且难以去除杂质;酚-氯仿法提取时,酶解16 h比酶解10 h的DNA提取效果好,说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长酶解时间可有效地提高DNA提取效果.上述结果提示,酚-氯仿法对遗鸥冷冻血液基因组DNA提取的效果优于改良Miller盐析法.  相似文献   
4.
环境雌激素的作用机制与毒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雌激素对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环境雌激素毒性及作用机理、检测方法等方面。本文就环境雌激素毒效应的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陕西红碱淖遗鸥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鸥(Larus relictus)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是确立较晚的物种。我国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陕西神木红碱淖湿地,目前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已经远胜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繁殖种群,有关学者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从种群的分布、分类学、生态学...  相似文献   
6.
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通过影响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或排泄,进而干扰动物繁殖、发育和行为的外源性物质。本文首先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概述了水生动物暴露于常见内分泌干扰物后,生殖生理以及遗传毒性的变化情况,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更好的控制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污染,以达到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隆肛蛙卵巢性类固醇激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深入探讨两栖动物卵巢内不同性类固醇激素在卵子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和睾酮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雌二醇在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为强阳性,而在趋于成熟的卵泡中表达减弱;孕酮在卵黄合成期和卵黄合成后期的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较强;睾酮在各期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弱,仅在卵黄合成后期表达略有增强。结论 雌二醇与卵黄合成关系密切,而睾酮和孕酮在卵母细胞成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脊椎动物,已经成为研究各类污染物的神经毒性作用的重要动物模型。本文就农药、临床药物、金属、阻燃剂等环境因子对斑马鱼神经毒性效应方面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作了概述,综述了其对斑马鱼的神经系统毒性效应,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及待深入加强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鱼类生态毒理学研究、水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百草枯的广泛使用虽然有效的减少了农田杂草的产生,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其对生物体而言存在较大的毒性效应;虽然现在百草枯已经大范围禁止生产和使用,但是前期残留的不易降解的百草枯对于土壤以及水体的持续性污染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百草枯及其使用概况以及环境污染现状进行简单概述,着重就百草枯对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以及遗传毒性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并对其毒性缓解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加强加深人类就百草枯对生物体毒性效应的认识,同时也为有效的缓解百草枯的毒性效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苯并芘(Benzo(a)pyre,Ba P)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强烈致癌物,为了评估Ba P对泥鳅(Misgunuis anguillicaudatus)肝脏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的影响,将泥鳅暴露于质量浓度为5、10、15μg/L Ba P溶液中饲养20 d,分别在5、10、15、20 d时取样,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肝脏中GPT及GOT活性。结果显示,在相同暴露时间,随着Ba P质量浓度的增加,GPT和GOT活性呈现出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每个质量浓度组,GPT和GOT的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说明随着Ba P质量浓度的增加,最终对2种转氨酶活性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质量浓度下,Ba P对2种转氨酶活性诱导作用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提示Ba P对GPT和GOT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可导致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