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岭地区气候的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对于气候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农作物地理分布受气候的影响以及灾害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等方面,都曾做过大量工作,其成效也相当显著。不过,气候对于农作物产量潜力问题的研究,还是近一、二十年来才引人注意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干旱在农业上是指农作物生长水分亏缺而影响其生长繁殖的自然灾害。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寡,而且与土壤保水能力、蒸发力、甚至农作物种类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至于干旱危害的程度则更超出了自然条件范围,往往与社会条件相关联。既然干旱不但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不同历史时期可有不同的涵义,所以在研究干旱时必须注意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和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于干湿气候区划指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气候的干湿状况,划分不同的气候区域,为某些国民经济部门特别是农业水利部门掌握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及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现实意义。气候干渴指标的确定,历来为气候学工作者所重视;然而,这个问题十分复杂,截至目前为止,对于地表水分变化规律还未完全掌握,因而现有的各种表征湿润程度的指标,还未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人们往往因目的或方法的不同,侧蘑某些气候要素,拟定不同形式的指标。过去大致是通过三个途径研究干湿状况:其一、是以降水量与蒸发力的比作指标,  相似文献   
4.
关于带状间作太阳辐射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作套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远在公元六世纪,在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就总结了群众间作套种的经验。解放后,人民群众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各地创造了许多间作套种方法,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表层气泡尾迹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制和丰富的信号特征,直接影响了可被探测的尾流自导作用距离,成为新型鱼雷尾流制导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为此,本文在气泡运动基本方程基础上,考虑表层流场因素重点是波浪条件的影响,构建表层尾迹场气泡运动的耦合模型,进而分析了可有效表征表层气泡尾迹特征的气泡存留时间和数密度。结果表明,表层流场因素对气泡的主要特征变化影响显著,相对于静水条件,气泡存留时间最大可延长17倍,气泡相对数密度衰减时间最大可延长9倍。这对利用表层气泡尾迹主要特征进行制导的新型尾流自导鱼雷来说,可较大提高尾流自导作用距离。  相似文献   
6.
1979年夏季,作者在海拔3000m的西藏林芝县进行水面蒸发、裸土和牧草充分供水蒸发实验,所得结果表明:林芝夏季充分供水裸土蒸发比水面蒸发大10%左右,牧草则在生长初期可能蒸散比水面蒸发稍小,在生长盛期却大10—20%;以此次实验资料与平原地区常用的蒸发公式计算值比较,各公式用于高原干季的误差都较大,用于湿润时期只有Penman公式及作者曾提出的公式计算值的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的干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分析了黄土高原的干旱特征。根据本区干燥度D及Da的分析,获得了如下几点结论:首先,洛川、延安及离石等地(D小于1.5)的湿润状况比渭河下游(D=1.6—1.8)好些;其次,季节干旱类型以春旱及复旱最频繁,特别是本区北部及西部,春旱及夏旱都最严重,但南部地区春旱较夏旱轻:第三,划出了黄土高原干旱类型的界线(正文图3)  相似文献   
8.
一、计算农田蒸发力的目的和意义农田蒸发力是为农、林、牧业生产及其它有关的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数据.在降水小于蒸发的地区或季节,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常因干旱威胁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而要弥补干旱对作物的影响,必须解决旱期水分的亏缺,补充多少又决定于降水与蒸发力之间的差  相似文献   
9.
在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学中,生产潜力是近10多年来新兴的研究内容,而温度带指标存在的问题历时很久,这两个问题在该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应用上也很重要。最近几年,笔者对气候生产潜力和温度带指标进行了探索,现将主要结果分述如下: 一、气候生产潜力近年来,我国植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尤斯玉首先分析过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有关研究者的重视。1979年笔者认为仅考虑光一个因子不够,例如山区的光能随海拔增加而增加,而植物产量并非如此,温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因子,首次提出了光温(后改为温光)生产潜力概念及初步计算方法1]门,以后国内陆续有这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产潜力——兼论农业和牧业的气候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把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等基本要素统一起来对农作物潜在产量进行分析,阐明气候生产潜力在黄土高原的地理分布特征。太阳辐射及温度的生产潜力用下式计算: G_y=Q_g(1-α)P_t(1-R)(γβσ)/C水分条件对产量的影响用干燥度表示,当干燥度小于1时,产量不受水分限制;当干燥度大于1时,其量随干燥度增加而线性减少(正文表1)。根据生产潜力的大小,笔者对农业与牧业的界线进行了讨论,这比习惯上用降水量确定其界线的依据更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