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一种计算多元混合物相包线的Newton Raphson多变量迭代算法。以Newton Raphson方法为代表的多变量迭代算法 ,其关键在于选择迭代变量和计算初值。在每一计算点分析各变量变化的敏感性 ,选择出适当的指定变量和迭代变量 ,并利用已求点的性质 ,通过两点三次样条插值为新计算点提供初值。对 4种典型的油气藏混合流体的相包线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该算法对于不同组成特点的多组分流体混合物均可以稳定、快速地收敛。相包线上临界点、温度和压力极值点的计算结果与丹麦相态计算软件包的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油气藏流体—CO2体系粘度的实验测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RUSKA落球式高压粘度测试装置,测定了某油藏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粘度随压力的变化,着重研究了CO2注入量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注CO2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明显,当注入的CO2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0.33时,粘度为原始油样的60.9%,但CO2注入量继续增加油样粘度下降的幅度变缓,当CO2注入量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2.00时,油样粘度为原始油样的40.9%,用PR粘度模型对含CO2明确组合分体系和注CO2油气藏流体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计算,对CO2-n-C10H22二元体系,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7.2%,对注CO2油气藏体系,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12.59%,结果表明,PR粘度模型可用于预测注CO2油藏体系的粘度,计算精度显优于石油工程中常用的其他粘度模型。  相似文献   
3.
甲烷+氮气/水体系高压界面张力的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装的JEFRI高压界面张力仪测定了5组不同配比的甲烷、氮气混合物与水之间的高压界面张力。并分析了温度、压力以及气体混合物组成对该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在298~373K、1~30MPa的实验条件下。甲烷、氮气混合物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总是随压力、温度的升高以及甲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采用Zuo和Stenby提出的线性梯度理论对实验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油气藏流体-CO_2体系粘度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USKA落球式高压粘度测试装置 ,测定了某油藏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粘度随压力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CO2 注入量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注CO2 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明显 ,当注入的CO2 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0 33时 ,粘度为原始油样的 6 0 9%。但CO2 注入量继续增加油样粘度下降的幅度变缓 ,当CO2 注入量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2 0 0时 ,油样粘度为原始油样的 40 9%。用PR粘度模型对含CO2 明确组分体系和注CO2 油气藏流体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计算 ,对CO2 nC10 H2 2 二元体系 ,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 7 2 % ,对注CO2 油气藏体系 ,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 12 5 9%。结果表明 ,PR粘度模型可用于预测注CO2 油藏体系的粘度 ,计算精度显著优于石油工程中常用的其他粘度模型  相似文献   
5.
油气藏流体—CO2体系相行为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高压相平衡实验装置,地某油田F66A井和F30井的原油在油藏温度下注入不同量的CO2(注入CO2与油藏流体的摩尔比为0 ̄2.00)时的PVT关系进行了测定,共取得PVT数据点165个,泡点压力点和体积系数点各11个。实验结果表明帛于原始油样的组分结构和组成不同,其注气体系相行为有较大的不同。F66A井油藏原油的饱和(泡点)压力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而F30井的饱和压力和CO注入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套制备新型催化剂载体的装置,使用该装置成功地制备了覆炭Al_2O_3载体,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载体覆炭量的影响,考察了覆炭载体的抗结焦性能.结果表明,其抗结焦性能优于Al_2O_3载体.  相似文献   
7.
将PRSV方程分别与 5种有代表性的GE 型状态方程混合规则相结合 ,计算了烃水体系相平衡参数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轻质烃类水体系相平衡的计算结果表明 ,以范德华流体为参考态推导的Kurihara和Twu Coon混合规则无法正确描述烃水两相的组成 ,而Huron Vidal与Wong Sandler混合规则的计算偏差也较大 ,只有MHV2的计算精度与传统的使用组成依赖的交互作用参数的Kabadi混合规则相当。对正己烷水体系的三相平衡和临界轨迹线的计算表明 ,MHV2混合规则虽然在烃水互溶度的计算上具有优点 ,但在靠近临界点附近的计算还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借助表皮条实验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天然和合成生长素IAA、NAA、2,4-D、细胞分裂素ZT、KT、6-BA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暗中所试生长素、细胞分裂素、NO清除剂cPTIO、Hb、NO合酶抑制剂L-NAME、H2O2清除剂AsA、CAT、H2O2产生酶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对气孔开放的效应显著大于光下,暗示内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NO、H2O2均参与光/暗调控气孔运动,光下内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浓度大于暗中,但暗中内源NO、H2O2水平高于光下.另外,所试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NO、H2O2清除剂及合成抑制剂对光、暗条件下气孔运动效应的一致性还表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可能通过降低保卫细胞内源NO、H2O2促进气孔开放,内源NO、H2O2检测的结果正好证明了这一推论.  相似文献   
9.
特高压力下天然气压缩因子模型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有的压缩因子模型是否适用于特高压力区 (p >6 0MPa)内压缩因子的预测尚未明确 ,给特高压力油气藏储量的准确计算和开发方案的制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用文献中纯组分和混合物及自测天然气压缩因子的实验数据对文献中的压缩因子模型进行了对比计算 ,重点为压力高于 6 0MPa的区域。结果表明 ,Dranchuk和Hall模型对 10个天然气样品压缩因子计算的总平均误差分别为 1.6 2 %和 1.6 8% ,而对特高压力区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的总平均误差均为 1.7% ,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型覆炭催化剂载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建立了一套制备新型催化剂载体的装置,使用该装置成功地制备了覆炭Al2O3载体,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载体覆炭量的影响,考察了覆炭载体的抗结焦性能。结果表明,其抗结焦性能优于Al2O3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