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8篇
综合类   2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和作者1996年在承担"南流江三角洲现代演变对北海深港洄淤影响"项目进行研究时的钻孔资料以及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廉州湾南流江水下三角洲大浅滩和潮流深槽的物质组成、泥沙来源、地貌组合、沉积物特征,以及三角洲大浅滩和潮流深槽的形成原因.三角洲大浅滩主要是南流江径流输沙和长期堆积外推形成的,潮流深槽的形成则与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密切相关联.南流江水下三角洲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演变后,三角洲大浅滩及潮流深槽这两种主要地貌类型的形状变化已经很稳定.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海港测站1965年~1985年的年极值增水系列和1967年~1985年的年极值减水系列,按照《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北海港多年一遇的增减水位。并采用第一型极值分布方法计算不同重现期的增减水极值。结果显示,重现期越长,增减水极值越大,反之,增减水极值越小。  相似文献   
3.
涠洲岛南湾港海域发生铜绿微囊藻赤潮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涠洲岛南湾港海域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 inos)赤潮期和非赤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赤潮期和非赤潮期该海域的海水水质状况。在赤潮期,铜绿微囊藻数量达2.08×1010个/升,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95%以上,COD浓度为4.47m g/L,DO含量为11.2m g/L,Ch l-a浓度为22.5μg/L,海域营养状况指数为0.01~0.08,属贫营养型水域,除赤潮中心外,水质没有受到有机污染。在非赤潮期,COD浓度为0.82m g/L,DO含量为7.2m g/L,Ch l-a浓度为3.8μg/L,全部测值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北仑河口的地形地貌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较大改变,深槽、沙嘴、拦门沙等地形在形态、大小和布局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航道中心线明显向北侧偏移.这主要是由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两个方面造成的,自然因素主要为风、浪、潮及径流的共同作用,人为因素主要为海岸植被减少、沙洲围垦与人挖沙以及海岸防护设施年久失修等,两大类因素相互作用,促进北...  相似文献   
5.
从纳潮量、潮流场、余流和波浪4个因素分析防城港钢铁项目的围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影响。认为围填海工程所引起的海流、波浪、纳潮量等因素的变化均较小,纳潮量最大减小8%,海流的流速流向只在工程附近发生变化,波浪在SE向有所减弱。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船舶航行和生产活动等还不会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铁山港海域的海水水质与底质环境现状,在铁山港海域(109°30′~109°36′E,21°25′30″~21°31′30″N)设点12个。水质采样3次,底质采样1次。水质分析项目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油类和悬浮物。底质分析项目有Cu、Pb、Zn、Cd、Hg、硫化物、有机质。结果表明:铁山港海域的环境污染较轻,除港内码头近岸油类超标外,其余区域水质状况良好。但是,港内陆域临岸工程的开发,也引起海域环境质量改变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西沿岸主要海湾余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邱绍芳  葛文标 《广西科学》2001,8(3):227-231
由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比较得出,广西沿岸主要海湾余流场流型及流速变化直接与风力的强度和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在湾口开阔海区,风力作用强度加强,余流流流速较大;在湾顶狭窄海区,风力作用强度减弱,余流流速较小。余流量大流速为10cm/s-15cm/s,余流量小流速为1cm/s-2cm/s。  相似文献   
8.
用交替方向隐式法(ADI法)模拟铁山港海域COD潮扩散,计算铁山港海域COD环境容量。铁山港海域内,石头埠至老鸦以北海域环境容量小,而肋至三合以北海域环境容量大。说明港内海域允许容纳的污染物要比港外的少。石头埠至北暮近海两槽区,水深流强,水交换能力较强,是排污口的良好位置。  相似文献   
9.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0.
北仑河口河道冲蚀的动力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邱绍芳 《广西科学》1999,6(4):317-320
通过对河口水域动力要素的分析得出,河川径流、季节性风浪流、周期性潮流是北仑河口河道冲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三者的叠加不但使河道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发生变化,而且还造成河岸的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