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10年1月15日日环食是21世纪在我国发生的第一次日环食.它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我国,最后在山东半岛结束.日环食发生时,太阳中心的绝大部分被月亮遮住,在  相似文献   
2.
赵海斌 《科技信息》2011,(23):44-45
针对AUV回收过程中定位不准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短基线水声定位的方法,通过水声导引将远距离的AUV导引到回收平台,实现对AUV的回收。水池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AUV水下回收的准确度,从而较理想实现AUV的水下回收。  相似文献   
3.
坝陵河大桥隧道锚围岩力学特性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全面认识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锚的受力变形特性及安全稳定性,在分析研究锚碇区地层岩性特点基础上,利用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与锚碇系统实际受力状态相适应的隧道锚原位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原位试验加载及测试方法.试验成果表明,锚塞体混凝土和岩体在不同岩体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形特点:当岩体质量较好时,变形基本呈线性变化;当锚塞体周围岩体质量较差时,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锚塞体与岩体之间的剪切残余变形表明锚塞体和岩体接触面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完整性较差岩体中的锚塞体变形远大于完整性较好情况下的锚塞体变形.  相似文献   
4.
近地小行星撞击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作为来自外空的非传统类型灾害风险,其中包含着威胁整个人类文明安全的超级重大风险.通过监测预警发现并识别风险,是实施小行星防御、防范化解小行星撞击风险的前提条件.当前,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和开展专用设备业务运行,人类已发现编目超过2.9万颗近地小行星,并且通过专用系统分析了它们的撞击风险.按照小行星群体分布的理论模型,还有大量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土安全甚至是地球环境安全的近地小行星藏匿于茫茫太空之中. 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的近地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前没有任何预警信息,表明现有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尚存在漏洞.面对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在分析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对近地小行星“全面监测”“精准预警”的总体要求,面向“普查编目”和“风险预警”运行场景,提出了基于“六度”(深度、广度、频度、精度、维度和速度)分析框架评估监测预警体系能力的构想,并对六度要素的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冀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我国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体系规划、论证、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日全食时的日冕光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赵海斌  姚进生 《科学通报》2009,54(13):1841-1849
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 不仅其高速外流的高温等离子体形成太阳风, 而且还常发生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CME), 发射很强的紫外和X射线, 日冕活动严重地影响日地空间环境和太空天气以及地球, 观测研究日冕的结构和活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日冕的光学亮度只有日轮光球的百万分之几, 日全食是观测日冕的最有利时机. 本文综合评述日冕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结构性质、活动规律及其观测研究进展, 有助于在2009年及以后的日全食时更好地拟定观测方案, 以便获得有成效的科学观测资料, 促进有关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1日日全食的日冕结构和亮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 日冕活动影响日地空间环境和太空天气以及地球. 日全食是观测研究日冕的良机. 在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期间, 我们用CCD照相机与天文望远镜组合拍摄了一系列日冕像和日面偏食像. 本文选取部分图像, 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 给出初步结果, 揭示日冕的一些活动结构, 测定日冕两极和赤道的亮度径向平滑分布. 虽然太阳活动处于极小期, 但日冕结构仍是不对称的, 不仅显示赤道区比两极区延展, 即使赤道东、西和南、北极区也有较大差别. 赤道东侧的冕流, 尤其东南方的大冕流很显著. 南极区比北极区的冕羽由更多的极射线组成, 这些结构也可由他人观测的及SOHO卫星的当天日冕图像佐证. 日冕赤道区和极区的亮度径向分布接近于Van de Hulst的太阳活动极小期模型, 但存在因日冕结构而比该模型的明显偏离, 这些日冕结构也显示在日冕的等亮度图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然天体和航天器运动中的大量共轨现象, 提出了共轨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 给出了平面圆形共轨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基本结果: 变量和运动方程的选择; 一组近似公式和一种近似半分析解法. 应用于计划中的引力波天文台LISA星座质心的运动, 与高精度数值解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快速全流水FFT处理器结构.考虑时域抽取(DIT)和频域抽取(DIF)算法的有限字长效应,采用DIF算法.首先对FFT碟形变换的复乘法进行简化,然后提出相应的流水线碟形处理单元(BPE),最后采用0.13μm1.08 V CMOS工艺实现了64点基2 DIF FFT处理器.综合结果显示,该处理器能够工作在200 MHz,面积和功耗分别为2.9 mm2和15 mW.提出的全流水FFT处理器能够广泛应用于WALN、DVB-T、ADSL以及其它基于OFDM的多载波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近地小天体(near-Earth objects, NEO)是指轨道近日点在1.3个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 AU)距离的天体,按照天体种类,可以分为近地小行星(near-Earthasteroids,NEA)和近地彗星(near-Earthcomets,NEC)两类.目前已经发现的近地小天体中,绝大部分是近地小行星,有20000多颗,而近地彗星仅100多颗~([1]).按照轨道的半长径(a)、近日点(q)和远日点(Q),近地小天体可以分为如下4类~([2]).(1)阿波希利(Apohele,又称Atiras)型:Q0.983 AU(地球近日点);(2)阿登(Aten)型:a1AU,Q0.983AU;(3)阿波罗(Apollo)型:a1 AU, q1.017AU(地球远日点);(4)阿莫尔(Amor)型:1.017 AUq1.3 AU.截至2019年6月28日,已发现36个阿波希利型,1510个阿登型,10199个阿波罗型和8583个阿莫尔型近地小天体[3].图1给出了目前已发现的近地小天体的直径分布,大部分直径小于1 km.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德令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视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荷兰狮子座流星雨联合观测队 1998年 11月 13日至 18日在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观测所得的数据,及同期中国其他地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分布特征,提出此次地球所遭遇的流星群带呈3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