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过水预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制备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抗水稳定性,借助XRD、NH_3-TPD、FT-IR、TG和BET等表征技术分析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在500℃以下时,所制得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具有相近的优异酯化性能;当焙烧温度提升至600℃以上时,SO_4~(2-)/TiO_2的孔结构坍塌,SO_4~(2-)含量下降,酯化性能显著下降。经过水预处理后,所有固体超强酸酯化活性降低,主要与其SO_4~(2-)脱落和酸量明显减小有关。相比之下,400℃制备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将聚偏氟乙烯(PVDF)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浓溶液逐滴滴入大量的非溶剂无水乙醇中,研究PVDF在不同温度乙醇中的结晶行为,考察温度对PVDF晶型、结晶形貌和热行为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样品性能。结果表明:PVDF在乙醇中结晶时主要形成α晶和少量的β晶,且α晶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样品中的许多较小片状或球状的黏结结构,实质为PVDF的初级小晶体;在不同温度乙醇中结晶的PVDF具有相似的熔融曲线,但在较高温度下结晶时,会导致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赵学娟  杨菲 《天津科技》2003,30(1):48-48
由天津大学地热中心和天津甘泉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承担的“分质供水示范工程研究”项目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与会专家对该设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该设备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发达国家基本都已实行分质供水,国内一些省市也把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作为发展方向。本研究课题首先从改善饮用水质出发,在制得高质量饮用水的同时,提高水的利用率,即将制水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加以充分利用。这种浓水只是相对而言,其成分与原水无很大差别,不影响除饮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洱海流域地区蔬菜生产现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找到了影响洱海流域蔬菜生产的障碍因素和蔬源莱生产活动对洱海的负面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对发展洱海流域地区自然经济,保护洱海,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