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勘探实践表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鉴定及孔渗测试分析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寨段储层岩石类型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其沉积环境主要为介壳滩微相,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平均孔隙度4.10%,平均渗透率0.022×10-3μm2,为低孔低渗-裂缝型储层。历经多期次成岩作用,溶蚀、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促进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发育,压实、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本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特征主要受古地貌及水动力条件、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综合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露头剖面实测、地层对比、薄片鉴定、物性及成岩作用分析等,对川东北渠县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有利储层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一亚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厚块状介壳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和裂缝,平均孔隙度为2.852%,平均渗透率为0.007×10-3 um2,为低孔低渗一裂缝型储层;大二亚段储层岩石类型为介壳灰岩夹多层泥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平均孔隙度为3.844%,平均渗透率为0.003×10-3 um2,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前者较后者油气勘探潜力更.大。研究区大安寨段储层主要形成于介壳滩环境,经历了多类型、多期次成岩变化,其中压实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而溶蚀和后期构造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是研究区内致密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