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禺的《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并深受作者自己的喜爱,一个未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原因是它再现了一个古老的原型——祈雨仪式。在无意识的驱使下,曹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把古老的祈雨仪式再现在人们面前,不仅让人们重温了祈雨仪式中蕴涵的人类文化精神,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在人生旅途中必须不断审视自我、拯救自我、完善自我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陈表胜是玉林地区的青年作家.本文着重分析陈表胜营造小说情节的特点.本文认为他的小说具有曲折美,主要原因是运用了悬念、转折与突变、巧遇与巧合等多种艺术手段,使故事情节曲折迷离,引人入胜,内函丰富.但这种运用还不够成熟,有时有为了情节而设计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秦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凭藉深厚的国学功底,丰富的创作、语文编辑的实践经验,对古人及鲁迅的“做与不做之间”的文章之道作了继承,并发展为有着独特内涵的语言表现理论.秦似的“做与不做,自然与加工”的语言表现观是辩证统一的,他批判地继承了民族文论的精神,对新时期创作的语言实验探索和新时期文论的建设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批评家。在他漫长而丰富的现代文学批评中究竞形成了怎样的批评范式,研究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社会学的批评,过时了,有的在首肯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带来的史识和气度的同时,又批评茅盾缺乏审美批评,缺少艺术感受力与想象力。本文从茅盾作为批评家的实际和他的批评文本的实际出发,认为茅盾的现代文学批评是兼及审美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能把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把理性与感性,宏观与微观,深入与浅出,严实与空灵相结合,从而使他的批评既具史识和气度,又不乏审美的真切、机敏与细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中稳健有力、别具一格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几十年来解读者由于解读文本方法的陈旧与单一,以马、思、列、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为纲,受共产主义阵营必须对资本主义文明全面否定和批判的极"左"观念的影响,对鲁迅名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解读存在的误读和片面,独辟蹊径地从哲学的思维和方法的层面去重读,从而较为全面地客观地把握了杂文中的恢弘瞻富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也由此把握了鲁迅早期思想中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革命与妇女解放之关系是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本文基于对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是通向妇女解放的坦途这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质疑,以革命与女性身体之关系为切入口,择取反映革命女性生活的几个典型文本,剖析革命治理女性身体的动机、策略与目的,爬梳革命与女性身体关系的隐秘情形,揭示出由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存在,革命中的女性在特定时期丧失了自我真正的话语权利和主体意识,并导致了女性主体性的缺席、消融与变异。  相似文献   
7.
什么才是真止的农民现代化?周晓文在其导演的电影《二嫫》中,独具匠心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他指出,真正的农民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指数,更是一个精神指数;不仅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蜕变与超越.个体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农业文明现代化上.由于周晓文的卓有成效的思考,从而使《二馍》不但成为对文明发展历程规律的哲理概括,也成为中国今后现代化进程的预言;不但具有意蕴深邃丰富的文学魅力,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