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TEM)研究了Ti-21.7%(原子分数)H合金中γ氢化物与α-Ti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取向关系为<2 0>α//<110>γ,{0 1 0}α//{1 0}γ的α/γ界面从[0001]α,[2 0]α和[2 3]α.三个方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0 1 0)α/(1 0)。界面保持共格关系,并且发现γ氢化物的长大是通过α/γ界面上的台阶的形成和侧向扩展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Ti-7Al-4Mo合金在扭转变形时剪切带的产生和扩展。实验观察表明:α-β型Ti-7Al-4Mo合金棒材在单次过载扭转实验时,试样的开裂和最终的断裂方式随热加工条件不同而显著不同。在β相区加工的试样是沿晶界α相与转变了β的交界处先形成剪切带,然后沿剪切带开裂;在两相区偏低的温度加工的试样是沿初生α与转变了β的交界处形成剪切带并在此开裂。轧制试样终轧温度低,试样有各向异性,容易发生纵向集中滑移(即剪切带);挤压试样终挤温度高,各向异性小,剪切带沿纵向、横向均匀分布。纵向集中滑移带剪切开裂、扩展、导致最终劈断;横向集中滑移带剪切开裂、扩展,导致最终平断。文中用位错连续分布和断裂力学原理分析了剪切开裂的现象,并讨论了剪切带的长大。  相似文献   
3.
用穆斯堡尔谱学技术并结合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电阻测量等方法,研究了非晶态合金Fe_(79)Si_7B_(14)在脉冲强电流作用下的结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高密度脉冲电流可以导致非晶微观结构的弛豫,这种作用是非热的。并且,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脉冲频率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探讨弹头侵彻30MnCrNiMoB高强装甲钢的运动规律,确定弹甲相互作用时间(τ),结果表明τ与弹头初速度无关.借助该钢基体内具有的带状组织测量弹坑周围材料塑性切应变呈山峦起伏分布,并给出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104s-1)以及ASB形成的应变速率(105s-1).  相似文献   
5.
在AuCu_3中一小部分金原子被银原子置换时,由有序状态转变为无序状态的库尔纳科夫点发生了改变。实验证明:银原子含量在0.7—2.5%范围内库尔纳科夫点下降低量△T_c与银原子浓度将近作線性关系。2.5%的银原子浓度可使△T_c达到28℃,运用第一近鄰作用的假定及零次近似热力学计算,考虑到银、铜之间几乎互不溶觧,可以说明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6.
赖祖涵 《科学通报》1958,3(17):540-540
在无序合金中存在着短程有序。当无序化温度比较靠近于柯诺库头点 T_c 时这种短程有序的核心近似地用长程有序度 s 来表示。假定山高温淬火后这些有序小核心保留下来经过空穴的扩散和热涨落而长大,可以推导出恒温有序化的成核率与时间的关系及成核率达到最大的时间和实验比较。设(?)_0~A(甲)表示在温度 T(相似文献   
7.
7050铝合金时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7050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人工时效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仪对时效规律及时效过程中的相变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20Cr,20CrMo,34CrNi3Mo,30CrMnSiA,OCr13Ni4Mo(铸钢)等材料三点弯曲试样的开裂点。利用单试样的实验数据以计算机计算,求得开裂点,J_(1c)与国标多试样法结果基本一致。 本文注意到钢的硬化指数可能变化,推导了裂纹扩展量的公式,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时效热处理和RRA热处理对国产7050铝合金强度、韧性及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 140℃,24h 处理,强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优于传统的 T6处理;RRA 处理可使合金强度达到峰值,而抗应力腐蚀性能达到双级时效水平。分析了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指出国产7050铝合金具有良好断裂韧性的原因是Fe,Si 杂质含量少,Mg,Cu 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企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和讨论K_(1c)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脆性断裂,通过表面能密度、裂纹尖端凝聚力场以及点阵“捕捉”作用说明K_(1c)的意义。用热力学原理分析了K判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指出只有在裂纹尖端半径小于临界尺寸时,K判据才是必要和充分条件。 对于小范围屈服,裂纹尖端的钝化是通过尖端放射位错和吸引周围异号位错而形成的,这是最可能的物理过程。同时,着重指出Vitek的理论结果。 在弹塑性连续理论中,采纳了Orowan—Irwin有效断裂能密度的概念。用这概念及能量原理,本文建议要从试样塑性变形功中抽出属于K_(1c)组成部分的裂纹尖端塑性功。可以导出K_(1c)的表达式,形式上和陈篪的结果以及Hahn—Rosenfield的结果相似。影响K_(1c)的主要因素有:硬化率,杨氏樸量,抗拉强度,平面应变断裂真应变和一个适当的长度参数,其意义随断裂机制而异。其它冶金因素,例如晶粒度,可能通过断裂真应变影响K_(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