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圆弧齿轮精确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任意转角位置的双圆弧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利用Pro/E得到了完整轮齿面的精确齿轮模型.应用模型分析了齿轮的啮合和齿根应力.该模型为双圆弧齿轮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虚拟制造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导电聚合物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领域,因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重视。导电聚合物材料与对应的无机材料相比,具有成膜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差等缺陷。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克服现有的缺点、实现导电聚合物的大规模应用是当前导电聚合物界努力的方向。导电聚合物当前的研究热点是设计和合成结构高度稳定、高荧光量子效率和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的共轭聚合物序的导电聚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的二维电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电磁体四种磁极状态下,永磁体角位移位于0°到360°之间所受的磁力矩情况.为使系统获得最大驱动力矩,提出了电磁体磁极状态切换的最佳切换相位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求解.通过分析系统中电磁体和永磁体间耦合距离及两电磁体间磁极距离对系统最佳切换相位角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切换相位角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轴流式血泵负载实验,结合血泵负载力矩模型,计算并比较了各种切换相位角下血泵的最大负载力矩.结果表明:按仿真所得的最佳切换相位角进行相位切换可使系统具有最大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以“五个面向、五项特性、五个强调”为指导思想来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双渐开线齿轮的模态与振动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任意转角位置的双渐开线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在Pro/E中建立了高精度的参数化双渐开线齿轮模型.分析计算了双渐开线齿轮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对频率响应作了分析.所得结论反映了齿轮的动力学性能,为双渐开线齿轮设计提供了振动特性数据.  相似文献   
6.
电液控制系统是现代机电设备中,特别是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液控制亦是控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本文介绍了电液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系统构成和主要特点,进而以立式油压机电液控制系统为典型范例,分析了其控制机理,向读者展示了电液控制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系统保持最大驱动力矩、寻求驱动力矩随永磁体转角变化的规律,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确定了电磁体的通电状态切换区间;建立了系统矩角特性计算模型,用MATLAB对其进行求解,分析得出了系统矩角特性曲线变化规律;搭建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对各参数条件下的系统平均力矩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矩角特性曲线与有限元仿真所得最大包络线变化一致,并围绕实测的平均力矩波动,所得到的矩角特性计算模型是可信的,得到了主要参数对系统驱动能力及转矩脉动程度的影响规律,为进行提高轴流式血泵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间隙、高转速条件下磁力传动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研究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驱动技术;通过微型轴流式血泵外磁场驱动,对大间隙磁力驱动系统各部分能量耗散进行研究,建立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轴流式血泵泵水实验,得到血泵在耦合距离20 mm和30 mm时的最大能量传递效率,即磁力传动系统的最佳工作点,并通过与理论解析值相比较,得到大间隙磁力驱动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的变化趋势,确定磁力驱动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磁力驱动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提供了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新命题出发,总结出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先进制造技术虚拟实验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解决传统实验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命题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汽车服务工程基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量较少以及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结合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就业去向,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着手改革:调整优化各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与今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另外,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现从单一教学模式向传递—接受式、探究式和自学—辅导式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