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围护桩与地下车站大尺寸开洞结构共同承受侧土压力时结构的内力变化规律,以某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采用岩土与隧道结构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了包括周边土体、支护结构和预留轨排井地铁车站的地层—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与结构的接触算法基于Goodman无厚度接触单元,土体的本构关系采用摩尔—库伦模型模拟,对预留轨排井地铁车站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预留轨排井阶段支护桩刚度、地面超载、纵梁截面高度等参数对结构受力性能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护桩刚度一定范围内的折减对主体各构件的受力影响较小。地面超载对结构顶纵梁受力影响较大,对中纵梁的影响次之,对侧墙底部应力分布的影响最小;增大轨排井的纵梁截面高度可显著减小结构纵梁端部附近侧墙的弯矩,但对侧墙底端与底板相交处的弯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轴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高度的增大和柱肢坡度的减小,其极限荷载逐渐降低.基于上述规律,在等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计算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等效长度的概念和等效长度法的计算公式,其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在有限元数值分析验证的基础上,给出适合工程应用的四肢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实用算法,为钢管混凝土设计规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型钢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及影响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从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与否的角度根据粘结力的扩散原理,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及实际设计中粘结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的抗侧力性能,进行了1榀单层两跨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测试试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位移角变形和承载力退化趋势,研究了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结构的弹塑性特征、整体框架抗侧刚度退化、结构在同级位移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刚度退化规律以及加载位移与残余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承载力和良好的抗侧能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刚度退化表现出由快到慢的规律;结构破坏时位移角达到1/20,未发生承载力陡降的不利情况;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形成梁铰破坏机制,满足规范提出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5.
SRC—RC 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6根转换柱试件及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型钢延伸高度、箍筋配置和型钢配钢率对转换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研基础与参考.指出:(a)由于型钢的局部存在,转换柱容易产生类似于RC短柱的剪切破坏,破坏主要集中在RC部分,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会导致此类破坏发生;(b)为了保证转换柱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应采取构造措施控制剪切裂缝的发展,避免剪切破坏,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建议构件全高箍筋加密或在RC部分设置X形交叉钢筋.在对转换柱特殊破坏方式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新的构造措施与配钢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快速动力加载方式,对2个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型节点的恢复力特征曲线、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及加载全过程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传统风格建筑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相对比单梁-柱节点,双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较高,滞回曲线更饱满,但其延性性能略低于单梁-柱节点;位于外围檐柱的双梁-柱构造形式具有与圈梁相类似的可加强结构整体性能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传统风格建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枋-柱节点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完成了2个典型传统风格建筑枋-柱节点试件的快速动力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恢复力特征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及延性性能等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传统风格建筑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与单梁-柱节点相比,双梁-柱节点的承载力较高,约为前者的1.47倍,且其滞回曲线更饱满,但其延性性能较单梁-柱节点的延性性能低16.7%;总体上,双梁节点与单梁节点的开裂特征点值相差较小.基于试验结果,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试件进行了参数分析,对比分析了轴压比、钢管强度及混凝土强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轴压比增大,模型结构的承载力随之增大,而当轴压比较大时,模型结构的承载力变化不显著;随着钢管及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试件的承载力逐渐增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传统风格建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各种激振源对高架输送机转运站结构振动的影响,对其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测试和计算分析。将转运站结构振动问题归纳为整体结构的侧向水平振动和设备层楼盖的竖向振动。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的振动容许限值标准,总结出结构振动问题评估应主要考虑由振动引起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工艺设备精确性和工作人员舒适性。分析表明,转运站结构的振动以低频激振源引起的结构侧向水平振动为主;输送机运行时工作人员的舒适性主要受结构侧向水平振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转运站结构振动控制的主要目标为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T形柱-钢梁空间节点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1个平面节点和9个空间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分别采用位移型、能量型以及位移-能量型损伤模型对其进行全过程评价,采用Park-Ang模型分析了试件配钢形式、加载角度和轴压比对空间节点损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ewmark模型和Mahin模型的损伤全过程曲线呈锯齿形,与实际情况不符;Mehanny模型的损伤累积量最小,而Krawinkler模型全过程曲线大致位于各曲线中部;Hwang模型适合延性较差的破坏模式;Park-Ang模型损伤曲线包围了所有计算曲线并呈台阶形上升,Banon模型的损伤曲线近似为一直线,欧进萍模型曲线在位移-能量型中其累积损伤最小;配T形钢桁架的空间节点损伤累积较其它配钢形式试件的大,但其损伤发展相对滞后;平面节点在加载前期的损伤发展比45°试件的快,而45°加载角试件的损伤累积比30°和60°加载角试件的小;轴压比小的节点试件在损伤发展过程中会有所提前,但累积损伤较轴压比大的试件小.  相似文献   
10.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型钢延伸高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中转换柱的型钢合理延伸高度,保证转换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16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具有不同型钢延伸高度的转换柱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性能研究。分析得出了能保证柱底型钢翼缘屈服的型钢最小延伸高度计算公式,保证柱底型钢受弯屈服。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随型钢延伸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型钢剪力则表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型钢截断处的试件弯矩导致上部柱体与下部柱体在该截面存在相互脱离的趋势,纵向受力钢筋在这样的相互转动作用下产生了被拔出的作用效果。配钢率越大,型钢截断处的试件弯矩越大,则纵筋的拔出效应越明显。转换柱的反弯点大致位于0.6倍的柱高,反弯点至柱根部的距离即为型钢在转换柱中的合理延伸高度。型钢延伸高度达到反弯点时,型钢截断处的试件弯矩最小,试件损伤破坏较轻,型钢截断区的内力畸变影响区远离柱顶和柱底,相应区域的混凝土能够保持较好完整性,确保塑性铰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转换柱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和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