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温度与碳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抗弯强度对烧结温度最敏感,而密度、硬度、平均线收缩系数对烧结温度的敏感性依次递减;材料中碳粉含量增加时,会使其烧结温度明显降低,当添加量为2.2%时,金属陶瓷组织中会出现石墨相,使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用光滑圆柱形试样,在应变控制下测定了两种热处理状态5CrNiMo钢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发现,应变幅△ε_t/2在0.6~1.8×10~(-2)范围内,两种状态试验钢均表现为循环软化特性,软化效应主要集中在前几周;试验钢的应变-寿命曲线符合Manson-Coffin关系,且高温处理有较好的低周疲劳性能.TEM分析表明,循环软化与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有关;软化现象是由于循环变形中位错结构转变成低密度、低内应力的位错胞状组织,以及细小碳化物受性错往复剪切不断碎化而回溶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先进的微观分析手段对Ti(C,N)基金属陶瓷中Ti(C,N)的包覆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质相颗粒的周边,Ti和Ni元素具有明显的成分梯度,W和Mo元素主要集中分布于硬质相颗粒的包覆层中,并且其分布规律相似;Ti(C,N)芯与粘结相Ni之间存在的包覆层是一种过渡相,它改善了Ni对碳化物的润湿性,使粘结相与硬质相能较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4.
对TiC-50Nb钢结硬质合金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材料200℃回火与560℃回火后的TEM显微组织亚结构不同,材料基体的显微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560℃回火时,钢基体中马氏体内部析出合金碳化物是产生二次硬化现象的主要原因,硬质相表面发生溶解析出现象,使得硬质相颗粒表面凸起,对改善硬质相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5.
用膨胀法配合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含铌基体钢6Cr4W3Mo2VNb(简称65Nb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探讨了珠光体转变出现两个“鼻温”的问题.对不同温度下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作了初步分析.本文还研究了铌对基体钢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9Cr6W3Mo2V2钢的TTT和CCT曲线,研究了Si对该钢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表明,Si有促进珠光体转变的趋势,而对贝氏体转变,则在等温和连续冷却条件下,其影响不同.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用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测定了M2高速钢和含铌基体钢等三种工模具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和门坎值ΔK_(th)并从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角度分析了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ΔK_(th)随基体韧性的皮善、残余奥氏体量的增加和晶粒尺寸的增大而提高。中速区的da/dN主要取决于基体韧性的好坏,较多韧性相使其减小,较大碳化物使其增大,而晶粒尺寸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关于高强韧性65Cr4W3Mo2VNb基体钢的研究报告。文中总结了新钢种多年试验的成果,并着重分析其合金成分,基本性能和热处理工艺。 新钢种在高速钢的淬火基体成分上适当地提高了碳量,同时加入0.2~0.3%的Nb(铌)。实践证明:新钢种冶金质量优良,工艺性能良好,强韧性能高;并可通过热处理工艺的调整,得到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能的不同配合,适应多种工作模具的需要;用于制作冷镦、冷挤模具,使用寿命比W18Cr4V,Cr12MoV等钢模具有成倍的提高。这是一种成分设计合理,具有特色的新型冷模具钢钢种。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热疲劳龟裂网纹模拟法,定性地研究了无钴Ti(C,N)基金属陶瓷与3Cr2W8V钢的热疲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热循环周次相同与相近的条件下,前者热疲劳裂纹呈粗大交叉的直线,起源于试样棱边的尖角处,并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失稳扩展;后者形成细小典型的龟裂网纹,扩展缓慢,显示出热疲劳抗力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