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通过探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肌肉中氨基酸组成、肌肉和肝脏中IGF-I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肝脏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以发酵豆粕、豆粕、鱼粉和小麦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50%(FSM50组)的鱼粉,共配制6组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饲料。各实验组(除对照组)均添加适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使得各组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一致。试验选取360尾平均体重为(31.24±0.02)g的黄姑鱼幼鱼,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0尾黄姑鱼,饲养于500 L水桶中。在水温(28±2)℃,盐度27~30的条件下养殖8周。实验结果表明:缬氨酸和蛋氨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氨基酸均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增高的趋势;黄姑鱼肌肉中IGF-I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FSM30组时显著最高;黄姑鱼肝脏中FSM50组IGF-I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水平的增加,肝脏细胞受损严重,FSM50组肝细胞轮廓模糊,部分肝细胞核甚至已经消失不见。结果分析表示,本实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可以有效提高黄姑鱼鱼体中氨基酸的积累(除缬氨酸和蛋氨酸),替代量在20%-30%为宜否则会降低肝脏和肌肉中IGF-I的表达量并造成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