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绪桢  何舜平  陈宜瑜 《科学通报》2002,47(14):1089-1094
鲤科是世界鱼类中最大的科,有210余属2010种,为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需要筛选合适的DNA标记,将S7核糖体蛋白基因用作遗传标记进行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PCR方法,扩增了长度为602bp的胭脂鱼以及长度为655~859bp的16种鲤科鱼类的S7基因内含子1序列,序列排列得到925个排列位点,其中信息位点499个,占全部位点的54%,结果表明,鲤科鱼类S7基因内含子1序列具有丰富的信息位点,并且在亲缘关系不同的物种间存在显著的序列差异,基于S7基因内含子1序列的NJ(neighbor-joining)和MP(most-parsimony)分支树经1000次重复抽样试验后,节点的自展支持率普遍高于以细胞色素b及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为遗传标记时所得到的分支树,因此,S7基因内含子1作为遗传标记在鲤科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分辨率是比较高的,它是一个适合鲤科内亚科水平系统发育研究的有用的分子遗传标记,但S7基因内含子1是否适用于鲤形目科间或科以上水平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和中国野鲮亚科鱼类单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鲤科中的鲃系是一个单系类群,由鲃亚科、鲤亚科、裂腹鱼亚科和野鲮亚科组成,但它们各自的单系性及相互关系还没有系统发育证据.采用PCR方法获得了27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8种野鲮亚科鱼类,代表了中国野鲮亚科13个属.应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法分别构建其分支系统图.结果表明,野鲮亚科鱼类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并且包括两个主要分支类群:其中一支包含鲮属、缨鱼属和墨头鱼属;另一个支系包括野鲮属、拟缨鱼属、异华鲮属、卷口鱼属、唇鲮鱼属、泉水鱼属、直口鲮属、盘鮈属、纹唇鱼属和华鲮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传统分类学中使用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口唇及其相关结构等,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并不完全与其系统发育进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