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观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社会隔离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潜伏抑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神经机制.实验1: 雄性Wistar大鼠在PND38-51天被给予2周的社会隔离,然后分别在PND52天及恢复2周群居后的PND66天,即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测定潜伏抑制;实验2: 雄性Wistar大鼠在PND58-71天被给予2周的社会隔离,然后分别在PND72天及恢复2周群居后的PND86天,测定潜伏抑制;实验3: 利用实验1的社会隔离模式,然后在PND52天及PND66天测定其伏隔核的多巴胺水平.实验发现: 1) 青春期社会隔离不影响青春期大鼠的潜伏抑制及伏隔核多巴胺水平,但能诱发成年早期大鼠的潜伏抑制缺失及伏隔核内多巴胺水平的提高;2) 成年早期的社会隔离不影响大鼠的潜伏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与成年早期社会隔离相比,青春期社会隔离能诱发大鼠的潜伏抑制缺失,且此行为异常直至成年期后才表现出来,伏隔核的多巴胺可能和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