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在直喷式柴油机气缸和燃烧室中利用热线风速仪研究了紊流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在两种不同压缩间隙情况下对压缩过程中紊流场进行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在压缩过程的初期及中期,紊流场才可以近似地当做均匀各向同性紊流场,而在循环的其它时间内,气缸和燃烧室内的紊流场属于非均匀各向异性的;通过对气缸和燃烧室中空气运动的力、能转换的分析,导出了上止点附近燃烧室内涡流转速的估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研究和探讨了燃烧室中空气涡流和紊流强度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室内温度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点火发动机上,利用激光剪切法结合高速摄影,测取了大量燃烧室内干涉条纹图,获取了缸内燃烧的二维温度场,并估算出火焰传播速度。从温度场可以看出,燃烧过程中缸内大致可分3个区:已燃区、未燃区和燃烧区。燃烧区温度最高,温度梯度大;已燃区温度次之,梯度较小;未燃区温度最低,但梯度较大。燃烧过程中,缸内的火焰面以近似球面向未燃区推进,火焰传播速度开始较小,随着燃烧的进行,迅速增大,达到一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直至燃遍整个燃烧室。  相似文献   
3.
4.
5.
四气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缸内的空气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倒拖工况下对四气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缸内空气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采用加长活塞结构及透明活塞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分别对气缸轴线上、燃烧室内和气缸上部两个平面上的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进气过程中,抿内产生了双涡结构;在压缩过程初期,由于从进气门流向排气门侧的滚动涡旋逐渐增强,而另一侧的反向涡旋逐渐减弱,形成了单一大尺度的滚动涡流;在压缩过程中后期,滚流经历了加强、衰减、变形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浴盆形燃烧室内紊流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线风速仪研究1100单缸试验汽油机在倒拖条件下气缸及浴盆形燃烧室内的紊流场变化规律,包括流场的气流速度、紊流尺度及能谱密度等参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一台 1. 342L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进行研究.机内净化和排气后处理并行,一方面采用稀燃、快燃(滚流)和推迟点火的可控燃烧新方案来降低NOx的机内排放;另一方面采用原位合成的分子筛稀燃催化器Cu ZSM5对NOx排放进行后处理.在稀燃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燃油经济性较原机改善 14. 800时,NOx的排放最低可以达到 133×10-6.排气温度处于 220~450℃之间时,NOx的排放均处于 250×10-6以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控制的稀薄燃烧汽油机进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电控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精度是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降低尾气污染的关键环节.针对稀薄燃烧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排放控制要求,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发动机物理模型的稀薄燃烧汽油机空燃比的控制方案.对方案中稀薄燃烧汽油机进气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利用自行研制的发动机电控系统,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辨识,并对影响模型参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进气管时间常数是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的函数,节气门开度越大,时间常数越小.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分子筛/堇青石整体式稀燃催化器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原位合成技术制成了TS-1分子筛/堇青石整体式稀燃催化剂,用来转化稀燃汽油机NOx排放.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镜(SEM)和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等表征手段验证了分子筛薄层成功地生长在堇青石载体上,且催化剂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在台架试验上,该稀燃催化器对NOx的转化效率可达40%,对HC和CO的转化效率也分别达到79.4%和27.4%。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缸内流场测量示踪粒子的选取与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内燃机缸内流场状况,研究了使用激光粒子图像PIV测量技术时示踪粒子的选取原则和添加方法,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带有Laskin喷嘴的新型粒子添加装置及其在实际发动机缸内流场测量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产生粒径均匀的液态示踪粒子,这些粒子具有良好的跟随性和光散射特性,所得的PIV测量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