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
动物标本的制作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标本在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普及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动物标本是动物学教学中最好的、最直观的教具和观察材料,主要种类有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等.动物标本制作经费主要来自实验课、科研项目和有关课题.通过在开放实验室开展动物标本制作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动物标本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功能,在于它可以使动物学教学更为直观和形象,活跃动物学教学的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Sphaerom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的红树林区共设置30个调查断面并进行实地踏查,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采集团水虱样品。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红树林区共发现3种团水虱,分别为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Bate,1866)、光背团水虱(Sphaeroma retrolaeve Richardson,1904)和福建团水虱(Sphaeroma fujianensis sp. nov.)。30个调查断面中,有团水虱分布的断面有25个,其中有孔团水虱是广西红树林区域中的主要种类,分布最广,其次为光背团水虱,而福建团水虱仅发现于北海的3个断面。团水虱大多数分布于中低潮区的潮沟边缘或潮沟内以及林缘等地势较低的区域,在高潮区域分布较少。团水虱的蛀洞底质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木桩、软质沉积岩和聚苯乙烯泡沫等,表明其蛀洞底质多种多样。根据这些分布特征,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团水虱与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关系,提出红树林是健康退化后才遭致团水虱侵害的假设。团水虱是否是侵蚀红树植物并导致大片红树林退化死亡的主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红树林区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探究其对酸和硫化物胁迫的响应,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野生、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的中华乌塘鳢成体,取血测定红细胞(RBC)含量、白细胞(WBC)含量及其组成、总蛋白(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强度的酸或硫化物胁迫中华乌塘鳢72h,每隔24h取血检测。【结果】在所测定的10项指标中,中华乌塘鳢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与池塘养殖群体间仅红细胞数量差异显著,而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有5项存在显著差异。红细胞数量差异表现为池塘养殖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野生群体。野生群体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养殖群体,淋巴细胞正好相反。水体pH值5.5以下或硫化物含量1 225μg/L以上,即能导致中华乌塘鳢产生急性毒理反应,总体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加,SOD活力降低,GST活力增强,TP含量升高,T-AOC下降,胁迫强度和持续时间与毒理反应强度呈正相关。【结论】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对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环境的响应与池塘养殖基本一致,一定浓度硫化物或酸会危害中华乌塘鳢健康状况,硫化物和低pH值不是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的限制因子,但仍是潜在的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4.
陆舟  周放  潘红平  徐蕴丽 《广西科学》2005,12(4):339-339
2004年1月,在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宁明县采到一号鸮形目鸟类标本,经鉴定为短耳鸮(Asio flammeus),是广西鸟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北海城市红树林中的红树蚬属贝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密度和分布特征。【方法】在3个样地的高中低潮滩分别设置站位开展样方调查,测定沉积物粒度和盐度;挖掘采集红树蚬属贝类并鉴定物种,计算分布密度;测量所采集贝类个体的壳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到红树蚬属贝类559个,平均分布密度4. 14 ind/m~2;壳长为34.1~76.4 mm,平均为52.1 mm。不同壳长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呈钟形分布,壳长46~50 mm的个体数最多。3个样地间沉积物粉砂含量差异显著,粉砂含量高的样地红树蚬属贝类分布密度低。所采集到的样品分属红树蚬和歪红树蚬2种,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2.37 ind/m~2和1.77 ind/m~2,平均壳长分别为52.4 mm和51.6 mm。壳长51~55 mm的红树蚬和壳长46~50 mm的歪红树蚬个体数分别占各自对应物种个体总数的比例最高。随着壳长的增大,壳长/壳高比值无显著变化,壳长/壳宽比值持续降低,红树蚬和歪红树蚬壳长分别达到50 mm和55 mm后,壳长/壳宽比值显著降低。【结论】北海城市红树林中有红树蚬和歪红树蚬2种红树蚬属贝类分布,资源量相对丰富,个体相对较小。红树蚬的生长速度较歪红树蚬快,二者性成熟后壳宽均加速生长。潮流和滩涂高程可能是红树蚬属贝类成贝分布密度的决定性因素,成贝分布密度与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可能是潮流的影响结果。高程低的潮滩,成贝分布密度低。  相似文献   
6.
弓獭蛤(Lutraria rhynchaena)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为探讨弓獭蛤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对北部湾海域弓獭蛤7种组织(肌肉、外套膜、鳃、肝胰腺、虹吸管、雌性性腺和雄性性腺)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1个样本共获得939 197 518条质控后序列,各组织质控后的碱基数为15.39-29.26 G。测序结果经过Denovo组装和ORF查找共获得56 773个Unigenes。在5个公共数据库NR (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GO (Gene Ontology)、eggNOG(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SWISS-Prot对比各注释分别得到24 557、13 094、17 524、10 352和13 857条有效注释信息。本研究获得了大量弓獭蛤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丰富了弓獭蛤的基因数据库,为更深入地了解弓獭蛤各组织功能,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弓獭蛤功能基因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适合红树林土壤环境DNA的提取及纯化方法,筛选出可以提取到高质量且物种覆盖度广的环境DNA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提取和纯化红树林土壤环境DNA,并进行物种覆盖度(细菌、真菌、底栖无脊椎动物、植物、线虫)的比较评估。用6种方法提取红树林潮间带林下土壤环境DNA,并使用2种方法对DNA进行纯化;用不同物种类群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评估各种方法提取和纯化的环境DNA的物种覆盖度。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提取DNA的效率有一定的差异,但2种方法纯化前后DNA的质量并没有显著差异;5种试剂盒方法提取的DNA均可以有效扩增出细菌和无脊椎动物的DNA;DNeasy PowerSoil试剂盒提取的DNA扩增植物引物结果最佳;来自不同区域红树林土壤的DNA在扩增真菌对应引物时差异较大;2种试剂盒直接提取的DNA可以有效扩增出线虫的DNA。本研究为今后基于环境DNA技术研究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北海市底播养殖的钝缀锦蛤的7种常见重金属(Hg、As、Zn、Cd、Pb、Cu、Cr)含量,通过计算其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发现,海水中的Cd极易在钝缀锦蛤体内富集.为了探究重金属Cd对钝缀锦蛤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质量浓度的含Cd(0 mg·L-1、0.025 mg·L-1、0.05 mg·L-1、0.15 mg·L-1、0.3 mg·L-1)海水中,钝缀锦蛤在不同暴露时间(1 d、4 d、7 d、14 d、21 d、28 d)下其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经Cd胁迫后,钝缀锦蛤内脏团的SOD、GPX、CAT酶活力及MDA的含量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上升到最高值,此后又逐步下降并趋于正常值;(2) Cd胁迫后,钝缀锦蛤的机体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而且它能通过调节自身酶活力的变化来减少胁...  相似文献   
9.
底播经济贝类对重金属的高富集能力与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对北部湾重要经济贝类弓獭蛤(Lutraria arcuata)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富集系数以及弓獭蛤对镉的生理响应进行探讨,为弓獭蛤的安全食用和底播经济贝类的安全养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测定北海市3处海域12个站位的海水和弓獭蛤中7种常见重金属Hg、As、Zn、Cd、Pb、Cu、Cr的含量,计算富集系数;对弓獭蛤进行不同浓度的Cd胁迫,检测弓獭蛤体内对Cd富集的组织-时间-剂量效应,同时检测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弓獭蛤对Cd的富集系数在7种重金属中最高,个别站位的弓獭蛤Cd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弓獭蛤不同组织中的Cd含量均和胁迫浓度、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内脏团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SOD、GPx、CAT酶活力及MDA的含量整体上呈现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但4种指标受应激影响的变化并不强烈,各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弓獭蛤对环境中的重金属Cd吸收能力极强,若海水中的Cd浓度增加,则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应引起警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