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用自身对照及单盲随机对照性,以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和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变化为判断指标。非洛地产缓释片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中ST段下降,并增加运动耐量,非洛地平缓释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优于硝苯吡啶平片及其控释片。  相似文献   
2.
探讨影响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心房纤颤(简称房颤)转复的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两组共30例PBMV后房颤转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心功能指数、瓣口面积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差异不显著。但在失败组,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和病程均明显大于成功组,同时发现房颤复发与其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大小及病程长短呈显著正相关。左房内径≥50mm、房颤持续时间大于2年、病程≥20年的PBMV后患者,房颤转复成功率低,应避免转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时期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重要性及其意义。方法?:对810例原发怀高血压患常规行脑CT扫描和脑MRI,共分成5个观察组;临界组、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和老年同血压组。结果: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率在5个实验组分别为0%、11.3%、36.0%、45.1%和69.3%。结论:随着高血压分期级别的增加,无症状性脑梗塞有增加的趋势,表明高血压是引直无症状性脑梗塞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ll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二合一监测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 2 4h心肌缺血发作的规律及其与血压、心率波动的关系 .152例患者中 38例发现 175次ST段压低 ,持续 (10± 12 )min ,压低幅度 (1.4± 0 .4 )mm ,以清晨和傍晚为发病高峰 .ST段下移组血糖、血胆固醇及收缩压水平增高 (P <0 .0 5) .ST段压低组较无ST段压低发生昼夜节律消失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 <0 .0 5) .ST段压低时心率明显加快 (P <0 .0 0 1) ,且ST段压低幅度与压低时最大心率、2 4h平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呈正相关 (P <0 .0 0 1,P <0 .0 5) .即使在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高血压患者中也常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发生 (发生率 2 5% ) ,与动态血压负荷增加、心率加快有关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