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一台考克劳夫特一鸟尔顿型倍压电源。其额定指标为:工作电压300kv.负载电流6mA.由于采用了二级三段式倍压回路.用2.5kHz 中频发生器供电.并将整个电源安装在一个内充变压器油的环氧玻璃布筒内。改善了电源的负载性能.并使其体积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2.
高功率脉冲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涉及受控热核反应、军事科学、泵浦激光、材料试验、微加工等多种领域,为了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需要研究材料在瞬态高温、高压下的状态方程和响应特性。本文报导脉冲电子束轰击45钢和T8钢后,产生的形貌、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普朗克在1912年提出了零点能的概念,1916年,W.Nernst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充满零点能的宇宙.在物理学中,零点能是指一个量子物理系统具有的最低可能的能量.当一个真空域的边界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零点能的改变.会导致可观察到的卡西米尔效应.二十一年前,"冷核聚变"研究者观察到许多异常现象,它们不能用已有的核物理理论加以解释.尽管这些现象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着重要前景,但仍然受到主流科技界的排斥.经过"冷核聚变"研究者的长期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冷核聚变"研究的重大意义,有些政府组织意识到这可能是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能源技术,开始积极行动,投入研究经费.基于比费尔德-布朗(Biefeld-Brown)效应的飘升机(Lifter)是一种只用电能的、没有可动部件的、静音飞行的飞行器.实验证明,它也可以在绝缘油中和真空中运动.它的出现为推进原理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时真空零点能、挠场、卡西米尔效应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冷核聚变"和飘升机现象是零点能的一种表现,对真空零点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将带来能源和推进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科技界有人提出,二十一世纪是零点能世纪.  相似文献   
4.
煤炭和石油枯竭的危机从人类诞生在这个星球上开始,就和能源结下了不解之缘。原始人钻木取火烧烤食物,木材成了人类使用的第一种能源。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用煤作为燃料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煤炭和石油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石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叙述了新型吊环式中频(1KHz—3KHz)隔离变压器的设计思想及其性能,由于采用环形铁心,这种隔离变压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高的传输效率,其额定电压可达200KV,额定功率可达2KVA。  相似文献   
6.
电解法核聚变的聚能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江兴流 《科学通报》1989,34(1):20-20
真空广泛用于X射线管、真空电力开关、电子显微镜、粒子加速器等设备的高电压绝缘。人们希望对真空击穿过程有所了解,以便改善真空间隙的绝缘性能和预防意外事故。目前存在多种解释真空间隙击穿的理论模型,如场致电子发射理论、蒸汽电弧理论、团块理论和微放电  相似文献   
8.
赝火花放电是最近几年才被人们注意并开始深入研究的低气压气体放电现象.利用这一现象作成的多极板放电室(图1),充以10~(-2)—10~(-1)乇气压的某种气体(如H_2、H_e N_2、空气、Ar等),当放电室两端电压达一定值(几十至—百千伏)时就能得到重复频率随气压和外加电压变化的毫微秒(1—100毫微秒)的强流电子束和离子  相似文献   
9.
强流脉冲电子束的自箍缩现象和细丝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兴流 《科学通报》1985,30(4):259-259
脉冲电子束发生装置的应用涉及材料科学;惯性约束核聚变;脉冲X射线、微波和中子的产生;离子的集团加速等领域,为此,需要了解脉冲电子束通过中性气体时的传输特性,许多实验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在低压气体中飞行时,电荷中性化起着主导作用。在气压大约为10Pa的多种气体中,强流脉冲电子束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异常现象与挠场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引言越来越多的实验事实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电化学过程中存在过热和核嬗变现象,由于这些实验现象的重复性尚不令人满意 ,并且不能用已确认的物理规律加以解释 ,因此 ,由Fleischmann和Pons等人公布的“冷核聚变”研究结果不能被公众广泛承认 ,甚至还被称为“病态科学”。然而 ,近10年来 ,国际上还是有很多科学家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 ,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国政府对这一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文献[1]从电化学系统中的基本过程出发 ,分析电化学双层的聚能过程、电极表面的尖端效应及点腐蚀的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