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文章分析了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车龄分布及行驶里程分布、道路行驶工况和道路车流量的情况,利用IVE模型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核算;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了中心城区机动车污染的浓度分担率,提出了成都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框架指令第三分约指令中有关臭氧标准、臭氧评价与臭氧评价结果发布方式方面的规定,概括了欧盟臭氧评价体系的特征,并总结了其对中国建立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和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的大气环境管理、政策与大气环境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可以在采集大气颗粒物的同时去除酸/碱性气体,并避免在大气颗粒物采样过程中酸/碱性气体的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采样地点进行采样之前需要优化溶蚀器涂层溶液的浓度。在2008年7月25日至9月;30日利用美国URG公司多种污染物采样仪(UPG-3000K)在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综合观测站采集大气颗粒物的过程中设计并进行了关于优化涂渍溶液浓度的条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为保障大气中酸碱性气体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用来去除氨气影响的柠檬酸溶液的优化浓度为6%,而用于去除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影响的碳酸钠溶液的优化浓度为2%,与URG-3000K仪器说明书及美国环保局有关“反应性酸性及碱性气体与大气颗粒物酸度监测”的文件(EPA/625/R-96/010a)中所指定的柠檬酸溶液及碳酸钠溶液浓度值1%有所不同。本实验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利用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样系统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进行采样前进行关于溶蚀器涂层溶液浓度确定实验研究的必要性,并为本次北京夏季有关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的采样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太行山东麓NOX 重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贺忠  王艳  赵丹  柴发合  邢子山  程轲 《科学通报》2011,56(18):1464-1469
采用OMI/Aura 对流层NO2 柱浓度产品, 分析研究了中国太行山东麓(ESTM)地区NOX 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NO2 柱浓度夏季最低而冬季最高. 为了探讨该地区NO2 重污染的成因, 本研究采用第五代NCAR/Penn State 中尺度模式(MM5)对该地区风场进行模拟.MM5 模式模拟结果显示, 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其次为西南风. 冬季代表月(2007 年1 月)中, 高NO2 浓度(大于50×1015 molec/cm2)主要发生在以下3 种风场类型: 辐合风场(5 天), 东北风(2 天), 静风(1 天). 尽管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 该地区人为源NOX 的排放强度相对较小, 但辐合风类型的频繁发生, 以及不利于扩散的地形条件, 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不断积聚, 从而形成高NOX污染区. 此外, 当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 特别是输送气流风速较大时, 可明显观察到从北京-天津-唐山地区向下风向ESTM 地区的长距离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秋季大气边界层结构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0年9—10月北京市西部城、郊3个站点的探空资料,分析该地区秋季边界层高度的平均变化规律,探讨边界层内温度、风向、风速的廓线性质和结构特征,了解其时空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秋季白天边界层最大高度平均约1km,夜间稳定层高度在200~400m之间。晴朗天气里,白天城区边界层温度高于郊区,反映出城市热岛的作用,夜间热岛现象不明显。较低的边界层高度和其顶部经常维持的强稳定层(强逆位温层)阻断上下层流动的关联,有利于近地面大气维持静稳状态和该季节雾、霾天气的出现。夜间约400m以下气层的流动大体分为3种形态,即整层小风型、低空急流型和贴地风速极大型。温度层结与夜间流动结构有密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识别东莞市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04年12月12日-26日在东莞辖区设置5个观测点,采用TH-150CⅢ型大气采样仪及P&P2025S双通道自动采样仪进行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加强观测。对获得的样品进行了日均浓度、粒径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东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二次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加强观测期间,5个站点PM10日均质量浓度为0.045mg/m^3-0.443mg/m^3,位于西北部的望牛墩站点PM10质量浓度二级超标率相对最高,为100%,位于东南部的塘厦镇站点PM10质量浓度二级超标率相对最低,为46.7%。莞城市区站点PM2.5/PM10为53.4%-70.8%。粒子粒径谱分布特征显示该市可吸入颗粒物以粒径较小的积聚模态粒子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