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踝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后踝骨皮质加压螺钉内固定 ,外踝接骨钢板内固定 ,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在C1、C2 、C3 型的优良率分别为 88 2 %、83 3%、77 8%。结论 :联合切口、直视下、疤痕组织及畸形愈合骨痂彻底清除、复位恢复解剖结构、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BMSCs与PLG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种植到大鼠肌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复合BMP-2和Ι型胶原PLGA支架与复合bFGF、TGF-β1和Ⅱ型胶原PLGA支架后把两者用生物蛋白胶粘合形成复合支架,把体外培养扩增的BMSCs种植到复合支架上,植入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空白组C组SD大鼠肌袋内,于术后4、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ALP染色、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体标本成骨区呈白色类骨样组织,质硬,成软骨区呈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质较硬,两区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透视电镜尚可见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并见大量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空白组有明显区别,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较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体外分离扩增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植入动物肌袋可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1993年Sajl等报道了胫后肌半腱外移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 ,1995年 1月~ 1997年 8月采用自行设计方法 ,利用胫后肌腱半腱外移与腓骨长肌半腱内移编织 (简称二腱编织 )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2 0例 ( 2 7足 )随访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 2 0例 ( 2 7足 ) ,男 12例 ( 17足 ) ,女 8例 ( 10足 ) ,年龄 5~ 11岁 ,13例为单侧瘫 ,7例为双侧瘫。所选病例均以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为主 ,且无固定性骨性关节畸形。图 1 胫骨后肌半腱前移 图 2 腓骨长肌半腱前移   ( 2 )手…  相似文献   
5.
从1989至1997年,运用系列疗法治疗肩周炎106例(108肩),男40例,女66岁,平均年龄528岁。治疗分两步。第一步:用纯中医药新疗法治疗50例(50肩),同时用西医药治疗56例(58肩)作对照。随访3周表明两组无治疗病例,有效病例分别只占16%与71%。第二步:针对第一步无效按随机原则再分别分成两部分(组),每部分各36例。第一部分采取仅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关节囊内液压扩张疗法,而同时运用第二部分采用中西医新型综合疗法,并以第一部分作为对照。同样,治疗施实连续三周随防,并运用第一步同样疗效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部分优良率为667%,而第二部分优良率占100%,因此,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肩老炎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成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不使用细胞因子或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混合培养时,成骨细胞提供的成骨微环境能否在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复合支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研究成骨细胞诱导BMSCs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指成骨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的比值).方法:SY别培养SD乳鼠的成骨细胞与SD大鼠的BMSCs,将成骨细胞和BMSCs以1:9、2:8、3:7、1:0的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培养,通过测定第3、6、9天培养液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研究成骨细胞促BMSCs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将两种细胞以该最小浓度比混匀接种于涂附Ⅰ型胶原壳聚糖材料支架上(直径9 mm,高3mm)作为混合培养组,相同终浓度的单纯成骨细胞和单纯BMSCs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另设置低比值成骨细胞对照组(仅含有共培养组中相同的成骨细胞数,但不含有共培养组中的BMSCs).全部标本均于体外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骨进行评价.结果:成骨细胞和BMSCs以3:7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时已可实现有效成骨.3:7比例的混合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成骨细胞组)体外培养8周后大体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ALP染色基本相同,均表达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形成了较成熟的骨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BMSCs组)和低比值成骨细胞组,原细胞支架复合物变小、变形.低比值成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的骨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BMSCs组)未能发现骨样组织形成.结论:在不使用细胞因子或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成骨细胞提供的成骨微环境能够在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混合细胞中成骨细胞与BMSCs的比例为3:7时是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RI-T2WI髓内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或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颈椎病患者资料.搜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关症状的始发时间,依据其术前MRI-T2WI信号改变分3组:A组13例,呈颈髓内高信号,信号清晰,边界清楚;B组15例,颈髓内呈高信号表现,信号模糊、边界不清;C组13例,信号表现正常,无明显改变,同时,测量脊髓受压比例.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评分(JOA)、脊髓受压比例(a/M值)及MRI-T2WI高信号(信号明亮、边界清晰)的情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前MRI-T2WI高信号是否为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组术后JOA改善率均显著提升,组间术后JOA评分与JOA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信号改变A组较其余两组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明显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脊髓受压比例(a/M值)及MRI-T2WI高信号均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RI-T2WI高信号对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其中信号正常组和信号模糊、边界不清的高信号组预后均比信号清晰、边界清楚的高信号组的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液晶仿生材料复合后体外培养的生长、增殖、形态等变化,探讨液晶仿生材料与B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从仿生学的角度,合成在生理温度下呈现胆甾醇液晶态的羟丙基纤维素衍生物液晶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表面静态水接触角等对改变性质后的液晶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与BMSCs复合后在光学显微及电镜下观察培养3 d、6 d的细胞生长、增殖、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1、CD44、CD45表达情况.结果:BMSCs在液晶材料中生长、增殖良好,在整个过程都保持存活,表面抗原正常表达.结论:液晶仿生材料与BMSCs生物相容性良好,是可选的干细胞复合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采用Lequesne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诊断为中度的569例患者(749膝),根据患者的病情行不同疗程膝关节玻璃酸钠注射(1周1次,5周为一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