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最新全球沉积物厚度数据, 综合利用被动陆缘盆地、洋底高原和转换断层等地质信息, 识别南大西洋七大沉积中心。南大西洋沉积物厚度整体上呈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趋势, 按陆缘及盆地特征, 将大西洋两岸盆地从北到南划分为4段: 赤道段、中段、南段和福克兰段,其中被动陆缘盆地主要分布在前3段。赤道段盆地主要受转换断层控制, 发育三叠系蒸发岩; 中段盆地发育阿普第阶盐沉积, 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南段受火山活动的影响, 以发育向海倾斜反射体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风成地貌类型与晚全新世古风况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图像的风成地貌形态和高分辨率古季风指标, 恢复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的古风况, 揭示青藏高原抬升时期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盛行西北风, 同时有少量西风和北风, 主要由亚洲冬季风控制, 夏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甚微。盆地东部沙丘和雅丹地貌记录了末次盛冰期西风环流的风向, 中西部地区的风成地貌指示晚全新世以来盆地发育西北向的亚洲冬季风。青藏高原的抬升阻挡西风环流进入柴达木盆地, 并加强亚洲冬季风, 造成盆地内古风向的改变, 大气环流模式的转变发生在4000 aBP左右, 此时是柴达木盆地气候从暖湿转向冷干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