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河套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盆地白垩纪地层划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文中利用古生物、岩性及录井资料,确定吉兰泰地区白垩系只发育下白垩统。通过合成记录标定与不整合面建立了吉兰泰地区白垩系地层格架。固阳组固三段在部分剖面中表现为一厚度急剧增大的楔状体,根据钻遇其的ZK500井岩心、露头显示及正演模拟,楔状体主要为胶结松散的砂泥岩砾岩沉积物。根据形态及内部反射特征将其分为Ⅰ,Ⅱ2种类型,Ⅱ型楔状体之下的航磁异常体的隆升使研究区北部区域由固三段的断陷沉积向固二段的凹陷沉积转换。Ⅰ型楔状体未受航磁异常体隆升影响,受断层切割严重,其厚度应向山前控盆断层进一步增大。研究区南部地震剖面中固三段之下发育强振幅连续反射的侏罗系断陷沉积,根据地震剖面勾画出了其发育范围,并在西南边界一剖面中见到了可能的石炭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南美东缘被动陆缘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在系统分析19个被动陆缘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首次以成藏组合为单元评价被动陆缘盆地群资源潜力,探讨下步勘探方向:1)南美东缘整体经历"裂谷"—"过渡"—"被动陆缘"3个构造演化阶段;2)发育2套主要烃源岩,即白垩系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和被动陆缘期海相烃源岩;白垩系(占总可采储量69%)和第三系(占总可采储量29%)是2套主要的储集层;盖层为白垩系层间泥岩、第三系海相泥页岩,中段盆地群发育一套白垩系膏盐岩区域性盖层;油气主要富集在中段含盐盆地(可采储量占总量96.32%);盆地群主要发育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大的成藏组合;3)预测总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32 451百万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坎波斯、桑托斯、埃斯普利托桑托、圭亚那和马尔维纳斯盆地;纵向主要集中在上部成藏组合;坎波斯盆地上部成藏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其次为桑托斯盆地的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3.
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沉积作用和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沉积学标志和构造演化史。将胶莱盆地莱阳组阮积作用的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遣仙庄段时期,该盆地尚未发育成一个统一的坳陷,只在南部和北部形成了两个凹陷.湖水是一个浅一探一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扇三角洲、风暴和浊流的沉积.(2)止凤庄段时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水退,尤以北部更为强烈.以干旱一半干单气侯背景下的红层沉积为特征.(3)马耳山段时期构造运动趋于缓和.盆地内外地形高差变小.具高成熟度的稳定型浅水沉j艮(4)水南段是盆地发育的点盛时期.气侯转为湿热,湖面水位高.构造明显控制着沉积.发育了四大沉积区.(5)龙旺庄段时期构造趋向活动,气侯向半湿热一半干旱方向转化;南、北沉积重新出现差异.(6)曲格庄段时期构造运动更为强烈,南部已抬升;北部及断裂带发育活动型陆上沉积.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断陷盆地真正进入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乐地1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心的系统观察和描述,以前人对震积岩的研究为基础,探讨震积岩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震积岩主要分布在须家河组第二、第三和第四段,发育典型的由地震导致的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和脆性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与混滑层、负载构造及球枕状构造、环形层理、震裂岩和微断层。认为这些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和脆性变形构造是由龙门山隆升构造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乐地1井中地震岩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在须家河组第二、第三和第四段时期构造活动强烈,并快速向南东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量岩心、录井和测井以及地震资料研究,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南屯组分为南一段和南二段),将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二段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四级层序(SQ1、SQ2、SQ3)。研究得出工区内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构造演化及沉积物供应的控制:SQ1沉积时期,乌尔逊凹陷南部整体开始下沉,湖盆面积迅速扩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半深湖-深湖和湖底扇沉积;SQ2沉积时期湖平面进一步上升,沉积特征与SQ1沉积时期相似;SQ3沉积时期,控陷断层活动减弱,湖面减小,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减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7.
反向断阶构造样式与砂质沉积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南洼陷是一个复合的半地堑盆地,洼陷斜坡发育由断层和断块构成的断阶构造样式,其中一种为反断阶。反断阶的发育使得盆地斜坡的沉积地形复杂化,因此发育其上的砂质沉积体具有特殊的分布型式,包括展布方向、几何形态和水流特征。孤南凸起东南斜坡的反向断阶是由一正断层和倾向相反的斜坡构成。斜坡总体向盆内倾斜,但在断层处形成一个次级隆起。沙河街组二段的砂体是在这样的复合地形上沉积并赋存下来。在平面上该砂体一方面沉积斜坡方向延伸至断层,一方面沿断层走向延伸或越过断层,呈不规划的丁字形。砂体在越过孤南洼陷与孤岛凸起的分界断层后在远端发散,形成扇体。  相似文献   

8.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学等多学科方法,结合钻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将研究区古近系东营组划分为东三段层序、东二下亚段层序、东二上亚段层序和东一段层序共四个三级层序。受控于古地貌及断层活动性的时空差异,不同沉积时期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东三段层序和东二下亚段层序沉积时期处于盆地断陷期,沉积体系类型主要为近源的扇三角洲;东二上亚段层序沉积时期为盆地的断-坳转换时期,沉积体系类型逐渐演变为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一段层序沉积时期凹陷整体地形变缓,以外源沉积为主,形成全区统一的河流-泛滥平原沉积。  相似文献   

10.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海陆过渡区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地质着手,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海陆过渡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认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伴随冈瓦那古大陆解体与大西洋扩张发育形成的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桑托期的裂谷阶段以及晚白垩世坎佩尼期以来的漂移期2个主要演化阶段.盆地主体是新生代三角洲,沉积厚度达到12 km以上,包括Akata组、Agbada组和Benin组3个穿时的岩性地层单元.其中最下部的Akata组为大陆架-大陆坡的前三角洲、浅海-深海相厚层泥页岩,亦是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中部Agbada组主要是三角洲前缘砂体、海底扇砂体等,是区域油气藏储集层发育层段;上部Benin组则主要是陆相河流及岸后沼泽沉积,多发育互层泥岩,构成区域的主要油气藏盖层.由于Akata组塑性泥岩段主要以流动构造为特点,引起上覆地层发育重力构造,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陆地和陆架浅海区发育大型伸展构造.研究区发育区域性生长断裂,其控制的构造格局与圈闭样式是油气聚集与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南缘经历了太平洋板块和特提斯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作用的复杂过程,并在不晚于早第三纪早期,已经由活动的大陆边缘转换为不活动的,具有典型的不活动边缘的重力效应特征。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大陆南缘的陆缘盆地属不活动边缘拉裂盆地,南海中央海金则属于边缘海盆地。本文阐述了亚洲大陆南缘的主要转换断裂系统,讨论了这些断裂系统所反映的太平洋—特提斯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边界的应力机制和活动方式,认为在特提斯—印度洋域,这些转换断裂系统从西向东延伸,分别属于右旋和左旋滑移。它们对中国大陆南缘边缘构造带和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滇东-黔西南泥盆纪时位于古特提斯洋东缘,构造格局可划分为特提斯洋板块的哀牢山大洋裂谷系,扬子板块的滇东南-黔南被动陆缘裂谷系和滇东北-黔南陆内裂谷系三个构造单元。三裂谷系中发育有三个性质和内部结构不同的沉积盆地。盆地中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活动受盆内同沉积断裂拉张和走滑控制,在每一盆地中泥盆纪沉积相展布格局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与裂谷系中同沉积断裂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Integrated study on the tectonic, basin filling and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Tertiary basin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indicated that the rift continental margin o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not a passive margin and that the western margin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form-extension. Episodic rifting and the thermal events since 10 Ma in the area have been documented by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dynamic process. It has been clarified that the tectono-thermal events have exer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asin feature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particularly, the westward collision of the Lusong Island Arc, the generation of densely spaced faults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e rapid subsidence, high heat flow and large-scale over pressure and thermal-fluid breakthrough in the Yinggehai and the Qiongdongnan basins have proved to be the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in these basins.  相似文献   

14.
晋宁旋回的若干古老地体经拼合形成原始华南大陆地壳;澄江旋回破裂解体;加里东旋回经多次拉张、挤压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海西—印支旋回在挤压上升背景上平静拉伸张裂,最后发生大陆碰撞;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发生拉张断陷。泥盆纪古构造格局表现为华南海西期古大陆板块及其南、西缘的被动大陆边缘。可划分出华南陆块、右江-南岭被动陆缘、南秦岭-龙门山-盐瀑、丽江被动陆缘、钦防残留海槽以及它们的次一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与演化@袁卫国@赵一鸣...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南海北部陆坡断裂的平面分布分维值,并以此探讨了断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属被动陆缘的北部陆坡断裂越发育水合物异常越少,而属主动陆缘的台西南则断裂越发育水合物异常就越多。这一结果也反映了:被动陆缘环境的张性断层因缺乏相伴生的褶皱而不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并可能作为天然气的泄漏通道而破坏水合物成藏;主动陆缘环境的断裂以挤压逆冲断层为主,并伴生强烈的褶皱,其中断裂是深部烃源向上运移的通道,褶皱则是浅部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圈闭。  相似文献   

17.
宾都尼盆地是印尼东部重要的中生界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内坳陷、裂谷期、被动陆缘和挤压反转期4期构造演化,形成现今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古生界,晚二叠世与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始晚中新世,以生气为主。侏罗系三角洲-滨岸砂体为优质储层,原生粒间孔发育,平均孔隙度15%,平均渗透率18mD,属于中孔-中高渗透储层;盆地中北部前渊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背斜、断背斜圈闭,且发现了大量气田群;天然气多以“下生上储”,即从前渊坳陷气源灶沿着砂体和断层运移至侏罗系砂岩圈闭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质量和有效圈闭是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东部逆冲褶皱带与海湾南部斜坡带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惠州凹陷珠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深入探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时期物源属性、源区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特征,以8口井18个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数据为基础,对珠江组沉积物中泥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珠江组源岩以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其中东部区域为长英质和基性岩的混合物源,西部区域为长英质物源,南部区域为长英质物源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东部区域的物源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西部和南部区域的物源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南部区域处于还原条件,水体较深,西部区域水体次深,而东部区域处于氧化条件,水体相对较浅;东部区域盐度较高,而西部和南部区域盐度较低;珠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湿热的气候条件,其中西部和南部区域湿热程度较高,东部区域湿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澳洲西北及南部被动陆缘油气差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西北陆架和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西北陆架与南部陆缘2个地区在构造演化背景、裂谷发育期次、发育时间、油气分布特征等方面存在异同之处.从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的控制、区域构造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和断裂系统对成藏区带的控制3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陆架多期裂陷,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上油下气”的垂向分层式结构,各盆地内裂陷期的构造活动强弱与发育期次不同造成了整个西北陆架平面上油气分布的不均匀性,南部被动陆缘构造活动简单,裂陷期发育晚,时间短,均为单一的产油型盆地:(2)区域构造控制生烃中心的分布,西北陆架盆地烃源岩在整个中生代部有发育,南部地区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发育烃源岩:(3)断裂系统的差异导致2个地区圈闭类型的差异,西北陆架早期圈闭受破坏,以断块性圈闭成藏为主,南部多为背斜圈闭和掀斜断块圈闭.澳洲2个地区的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特点与中国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具有相似性,因此,这2个地区的油气分布特点对南海北部陆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及活动论、阶段论的思想,大致以中晚三叠世为界,将中国南方自震旦纪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划分成海相盆地演化阶段(Z-T2)及陆相盆地演化阶级(T3-Q)两大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裂谷盆地(Z-1q)、裂谷-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c-O1)、被动陆缘-克拉通-前陆盆地(O2-S)、加里东运动(S末)、裂谷-克拉通盆地(D-T1)、克拉通残留海盆-弧后(浊积)盆地(T2)、印支运动(T2-T3)、华北-华南板块焊合、古特提斯封闭与前陆盆地的形成(T3-J2)、压扭背景下的改造作用及拉分盆地的形成(J3-K1)、伸展-裂陷盆地的形成(K2-E)、喜马拉雅运动(E末-N初)及披盖性构造层的形成(N-Q)12个阶段。特别是对南方自中晚三叠世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现存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生界、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及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现今南方原生、次生及再生烃(二次生烃)油气藏分布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