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散排量时空特征,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城镇生活垃圾管理决策等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三峡库区主要城镇常住人口、居民生活垃圾散排量等相关数据,计算出生活垃圾散排强度,并分析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结果】1)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8.5%。生活垃圾散排量和散排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7.24%和8.83%。2)重庆主城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散排量均最大,分别为年均2×106和2.387×105 t,占库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和散排总量的61.25%和52.70%;散排量最小的是兴山,年均3×103 t。3)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散排强度年均值为55.49kg·人-1;重庆主城区的散排强度最低,年均值为48.46kg·人-1;秭归的散排强度最高,年均值为82.67kg·人-1。【结论】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和地区差异明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规模,集中处置能力增强是散排量和散排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散排量时空特征,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城镇生活垃圾管理决策等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三峡库区主要城镇常住人口、居民生活垃圾散排量等相关数据,计算出生活垃圾散排强度,并分析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结果】1)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8.5%。生活垃圾散排量和散排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7.24%和8.83%。2)重庆主城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散排量均最大,分别为年均2×106 和2.387×105t,占库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和散排总量的61.25%和52.70%;散排量最小的是兴山,年均3×103t。3)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散排强度年均值为55.49kg·人-1;重庆主城区的散排强度最低,年均值为48.46kg·人-1;秭归的散排强度最高,年均值为82.67kg·人-1。【结论】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和地区差异明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规模,集中处置能力增强是散排量和散排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选择紫色土耕地典型埂坎采样进行直剪试验,测试了黄豆根—土复合体、杂草根—土复合体和素土的抗剪强度,根据Mohr-Coulomb公式计算了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结果表明:试样剪切位移相同时,剪应力随轴向荷载增加均呈非线性增大.轴向荷载相同时,黄豆根—土复合体、杂草根—土复合体和素土剪应力峰值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剪切位移为0~6mm时,2种根—土复合体和素土试样剪应力随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加,剪切位移为6~10mm时,剪应力基本保持稳定.与素土相比,黄豆和杂草根系能明显提高0~10cm和10~20cm层紫色土极限抗剪强度,相对而言,杂草根系较发达且扰动小,固结土壤效果更好.20~30cm层黄豆、杂草2种根—土复合体中根系含量少,极限抗剪强度与素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黄豆、杂草根—土复合体试样残余抗剪强度在4种轴向荷载下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轴向荷载为100k Pa和200k Pa时,素土试样残余抗剪强度从0~10cm到10~20cm层明显减小,而10~20cm与20~30cm层间差异不大,轴向荷载为300k Pa和400k Pa时,残余抗剪强度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区域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动态变化,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发展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武隆区2009—2015年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变化特征。【结果】2009—2015年,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均不断提高。其中,2009—2011年旅游发展质量指数增加相对明显,随后几年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与城镇化在多数年份为中度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值为0.332~0.582。旅游化与城镇化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综合评价指数从0.231增加到0.682。【结论】近些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均不断提高,二者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