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通过比较棉纤维织物、聚乙烯醇缩甲醛柱体、活性炭颗粒在35℃、厌氧条件下吸附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有效性,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固定化丁酸梭菌的较佳载体.以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载体时,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从20g/L提高至252g/L,最终1,3-丙二醇质量浓度从9.5g/L增加至38.3g/L,同时残余甘油质量浓度从0g/L提高至96.3g/L,1,3-丙二醇的时空产率从0.7g/(L·h)提高至2.2g/(L·h),摩尔得率从65%降低至58%.  相似文献   
2.
综述微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1,3-PD)的研究进展,包括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等.生物转化法生产1,3-PD与化学法相比,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分离纯化简单、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点.要使生物转化法生产1,3-PD能与化学法竞争,在提高1,3-PD发酵生产水平的同时,必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生物柴油副产物废甘油为发酵底物生产1,3-PD,可大大降低1,3-PD生产成本,同时解决废甘油高附加值利用的问题,延长产业链.但存在的问题是废甘油成分复杂,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相似文献   
3.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的影响因群体和性状而异,RILSA群体在四川和辽宁都呈偏粳分布,RILSB群体在辽宁接近正态分布,在四川呈偏粳分布,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与辽宁相比,四川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产量极显著下降,而穗粒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与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正相关的趋势,据此进行人工选择可能是北方稻区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仍然基本保持粳亚种特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籼粳分化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VPI 1718产1,3-丙二醇的能力,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配方(g/L):废甘油70,酵母粉2.0,KH2PO4 0.6,K2HPO4 1.2,(NH4)2SO42.6,MgSO4 0.2;使用该培养基在5 L发酵罐中分批培养14 h丁酸梭菌后,1,3-丙二醇质量浓度为33.0g/L,转化率为55.3%,生产强度为2.36 g/(L·h),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2.5%,7.17%和33.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