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官制和变官制,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宜变法律,官制为先”,康有为把改革官制提到了变法的首位。本文试图对康有为官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作些叙述剖析。不对之处,尚祈教正。  相似文献   
2.
宦官始自周朝,终于民国.明朝宦官专权遗害无穷.清朝吸取明代教训,前期制定并实施严厉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宦官势力.晚清宦祸死灰复燃,历史赋予机遇,丁宝桢诛杀宦官安德海.  相似文献   
3.
1840年6月,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了旨在维护其鸦片利益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历史,令人痛心疾首。然而,这痛悔又是一种教科书。温习历史,获取教益,总结教训,提供借鉴。一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腐败政治所决定的。闭关自守的政策养成清朝统治者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腐思想。道光皇帝的虚骄自大,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1840年7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对科举制度的撞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表明,科举制度不能御敌保国,已失去其育才造士、任官御悔的作用.康有为严厉批判科举制度,提出改革主张.时代前进的潮流终将淘汰腐朽的科举制度,进而创建新的育人选官机制.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而铁路建设则是洋务运动的~个主要内容。本文就洋务时期铁路问题的争论作一评述,旨在说明铁路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的诞生是何其艰难。19世纪60年代军事工业的创办,对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新式陆海军的编练和海防设施的修建,必须具备新式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利于燃料、原料、产品和军队的转运。铁路作为近代的先进交通事业,逐渐为人们所关注.1872年,李鸿章曾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目的在于加强边防和海防;1874年,李鸿章又重新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但都未能引起清政府的重视。正式…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l]“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提出来的。这个构想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983-1990年间,邓小平在许多重要场合谈到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时,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深刻地阐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首先,坚持一个国家是根本、是原则,社会主义是主体,是前提的思想。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分别在…  相似文献   
7.
一晚清政府的70年,强敌交侵,浩劫频仍,社会经济衰敝调零,科技文化停滞落后.“中国之官之士之民,智识未开,然不知有天下之事,其见改革而惊呀”.①对此,梁启超提出:“开民智开绅智开官智”的教育主张,“以为此三者,乃一切之根本”②.梁启超是戊戌时期传播西学、鼓吹民权的言论界骄子.他大胆揭露了君权与民权的对立,指出中国致弱的根源是“君权日益重,民权日益衰”.强调”分之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兴民权斯同然矣,然民权非可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机,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机,有十分…  相似文献   
8.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始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因设立科目,考试以举士,所以称为“科举”。明代与清代,科举相沿袭,均以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进士出身者为进士。贵州科举起于宋而兴于明,清代又胜于明代。晚清时期,贵州科举异军突起,表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全国士林学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9.
一近代中国,关于修建铁路,首先是由洪仁提出来的。1859年,洪仁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火车“因用火用气用风之力大猛也,虽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主张“先于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国家无病焉”。[1]天王洪秀全对制造火车和修建铁路的建议非常重视,未批“此策是也”,表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同意实行铁路建设这一政策的。洪仁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首相,在天国所有的领导人物中,理想最高超,建树最杰出.他提出的《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一文中指出:现在有不少的青年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过去遭受侵略的历史、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淡忘了。历史是不应该忘却的,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祖国的昨大,就是中国的近现代史。“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邓小平的“用历史教育青年”思想,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方针。重温邓小平“用历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