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湿地重建的重要工具种之一。笔者选取溱湖湿地公园内疏浚后重建的5处代表性芦苇沼泽及1处未做疏浚处理的芦苇沼泽(对照组),基于生长 期芦苇光合生理及成熟期芦苇表型的测定与分析,探讨芦苇对疏浚后基底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结果表明:疏浚后底泥总氮、总磷消减明显,总氮含量下降为480~1 080 mg/kg,总磷 含量下降为536~585 mg/kg。疏浚后样地芦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等直接反应光合能力的指标和底泥总氮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光能利用区 间随底泥总氮含量上升增幅明显;底泥总磷含量仅与光能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供光合指标测定的芦苇植株第3叶叶长、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地上生物量与疏浚后底泥总氮含 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底泥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溱湖湿地公园基底疏浚后芦苇生长受到底泥总氮含量的显著影响说明部分疏浚点的疏浚强度对芦苇的生长已构成限 制。因此,在底泥疏浚及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时,需要考虑不同水生植物适应基质(营养条件)的差异性,大规模盲动性的清淤可能导致水生植被重建出现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3S的溱湖湿地Geodatabase构建及景观格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1995年和2006年的2期溱湖湿地航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TM、ETM+多光谱数据、Globcover 300 m及1∶100 000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数据,建立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对溱湖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5至2006年,研究区内沼泽地景观面积、分维度有所增加,斑块数、破碎度和分离度有所减少;有林地分维度、破碎度有所减少;呈现以水域、沼泽地为基质,有林地、耕地和居民地相对为主体的湿地景观格局,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同时,景观多样性、破碎度有所增加,优势度减少,可见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干扰活动的加剧,一定程度上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加速了破碎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