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研究日趋成为生态学与旅游学的一个热点。以西岳华山为例,在分析华山风景植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山风景植物景观特性,提出持续性保护、开发利用措施。最后讨论认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研究应以植物景观为切入点,将植物景观的营造提到新的高度;初步提出“风景植物”(plant of landscape)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3.
PE模式下的景观文脉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旅游人类学PE模式来分析历史化名城荆州并提取景观脉。方法 采用“田野工作参与观察和民族志”方法进行研究,前主要考察荆州实物化景观和进行受众调查,后构建荆州景观脉时间序列和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 荆州化景观有10种类型,其中楚化与三国化是其地方化中的独特体系。另外,它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楚化、三国化、明清化至现代化景观时序,在空间上呈“一心、两轴、四组团”的格局。结论 在PE模式实证基础上,提取荆州的独特景观脉为“水与凤凰,楚国故都,三国荆州”,这种全新视野可为历史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拓展等提供借鉴,并可推广到其他历史化名城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园实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性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提出关中民居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并对民居保护和旅游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最后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类似研究重复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5.
荆州古城封闭型廊道景观的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植物为主,加上荆州古城墙、动物、水体等构成的封闭型廊道景观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测定了荆州古城墙植被中乔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测定了草本与藤本等植物的重要值及其他相关数据,并得出B样方的植物多样性数值最高(西南角)、I点的植物多样性数值最低等结论,筛选出枫杨、井栏边草、土牛膝、紫堇、薏苡等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界定理想人居环境基础上,延伸到理想的生物憩息地景观。方法以鄂西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潭风景区为例,改进并应用旅游地形象理论。结果从形象识别、感官识别、主体识别和产品识别4个方面构建了理想的生物憩息地景观识别系统。结论科学理论与旅游规划的结合,是实现理想生物憩息地景观的必由之路。理想生物憩息地景观评价与优化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计量方法的应用,测评体系的建立应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结合历史地理考察和文献研究,从统万城的格局、被废弃和延续、所指示的环境变迁、遗产保护等方面对统万城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统万城是胡汉交融的产物,是匈奴人在世界上兴建的唯一的至今依然存在的古都,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产物.统万城的兴废是中国北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标尺.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项目,应该以“原真性”为基础,协调好申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