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晓琨  张学红  陈涛 《甘肃科技》2016,(10):142-143
探讨残余胆囊形成的原因、诊断、预防方法以及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可行性、安全性。回顾对2006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例残余胆囊患者经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均无胆漏、出血、肠瘘等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8~24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二次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残余胆囊成为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3516例就诊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收获、G显带(必要时C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臂间倒位核型38例,异常检出率为1.08%.3、6、11号染色体各1例,Y染色体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33例,遗传效应分析证明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孕不育、不良孕产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布洛芬新工艺对绿色化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绿色化学的起图、原则及特点,并通过国内、国外布洛芬合成路线的比较,指出了目前国内合成路线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绿色化学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色化学的概念出发,介绍了近年来绿色化学在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而认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VC又名抗坏血酸,因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故有四种光学异构体,其中以L-右旋VC的生物活性最强.该综舍实验在学生已有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采用分组形式,设计关于VC熔点、旋光度、鉴定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的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种不同的单细胞固定方法比较,寻找方便、快速、有效的实验方法。收集IVF/ICSI周期中不宜移植的胚胎27个,活检出有核卵裂球130个。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将来自同一胚胎的卵裂球随机分成两组:A组,BSA/NaAC+Tween 20/HC l+甲醇/冰醋酸组;B组,0.5M Tween 20/0.01N HC l+1M Tween 20/0.1N HC l+甲醇/冰醋酸组。固定后在显微操作系统下测量间期核的最长径和最短径,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单细胞核的直径,然后用LSI 9、LSI 13两种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两组的固定率分别为95.38%、98.46%,间期核直径分别为19.41±6.3μm,20.57±8.9μm,信号检出率分别为95.24%、96.87%,均没有统计学差异。Tween法和低渗法均为有效的单细胞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301例染色体异常男性的生殖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对男性生殖状况的影响,对生殖中心就诊的1483例生殖异常的男性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培养,G显带,必要时C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301例(20.30%),其中性染色体异常227例(15.31%),常染色体异常73例(4.92%),性反转1例(0.07%).结论:男性染色体异常会造成男性睾丸发育不良、生精功能障碍,导致不育、或其妻不良孕产史的发生,影响男性生殖.  相似文献   
8.
对112例自然流产者的绒毛组织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自然流产的原因。将112例自然流产患者清宫时获得的绒毛组织进行贴壁培养,收获后制片,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9例标本获得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39例,异常率35.8%,其中三体26例,占异常核型中的66.7%。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化学、环境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红 《太原科技》2002,(1):10-11,13
化学合成物质的大量涌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害,从微量元素与健康,化学致癌物与健康,环境激素与健康3方面阐述了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双逆变结构的主电路实现变极性方波的原理及控制前、后两级逆变过程的方法.通过静态负载模拟试验,得到了由直流逆变而成的对称和不对称交流方波,其脉宽和幅值均独立可调,脉宽调节精度为1ms,从而验证了双逆变结构能够实现从直流到变极性方波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