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直段上皮是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冬眠后排卵前和秋季输卵管直段的分泌细胞内有大量的分泌颗粒,此外还有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环形片层以及少量的线粒体和脂滴。分泌细胞表面有大量长的微绒毛,因而在相邻的分泌细胞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在冬眠后排卵前和秋季对直段分泌细胞内酯酶的检测呈阳性反应,排卵后9—10天或秋季的雌体注入 LHRH 可起增强酯酶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栖类卵胶膜的生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受精是个体发生的开始。卵要达到受精的目的,除了卵本身必须完成它的生长和成熟,具备了能接受精子的条件外,卵外各种卵膜及外界条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两栖类卵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在激素和神经的支配下,从卵巢中排到体腔。这种卵除了它本身的质膜以外,在它的外面还有一层在卵巢中形成的卵黄膜(Dumont,′72)。由于体腔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卵进入输卵管(Rugh,′35),随之而被输卵管分泌的  相似文献   
3.
金鱼卵皮层中有1~3排皮层小泡,后者有两类:一类是由电子致密物质组成的髓部,四周则为低电子致密物质所围;另一类是由多种电子致密物质组成,形态十分特殊。受精10~20s,动物半球就有少量的皮层小泡发生胞吐作用,在其排出物的外面覆有少量细胞质。受精30s后,位于动物半球的皮层小泡开始大量地进行胞吐,并渐向植物半球传递,整个胞吐过程历时约2min左右。受精3min,卵表面开始修复,在此过程中卵表面微绒毛的形态发生急剧变化。X-射线微分析测试表明随受精质膜表面钙元素量有一明显变化,本文就它与皮层反应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微管、微丝解聚剂处理小鼠体内受精卵,发现雌雄原核的迁移均被抑制,说明雌雄原核的迁移是微管和微丝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锂离子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证明中华大蟾蜍胚胎如同其他两棲类及?ㄒ谎?对Li_-~+存在两个敏感时期:在8细胞——囊胚早期主要产生外原腸胚;原腸晚期——胚孔闭合主要产生畸形神经胚。  相似文献   
7.
中华大蟾蜍胚胎在尾茅期孵化,其孵化腺细胞(HGC)是从神经管期的表皮外胚层中分化的,呈大瓶状,主要分布于头的前额部和背中线,少量分布于躯干部的背中线。电镜观察表明,神经管期 HGC 通常是几个相连一起,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内顶区有大量分泌颗粒,次顶区有许多色素颗粒、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泌颗粒是由粗面内质网合成,高尔基体浓缩加工而成。随孵化酶的分泌,HGC 表面逐渐缩小,而微绒毛增长和增密。直至变态前退化的 HGC 尚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