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
朱雀鸣声声谱与语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计算机声音分析技术对朱雀的求偶歌唱、害怕时的惊叫声和正常联系声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鸣声特征与行为的关系。朱雀的歌唱婉转多变,频率范围在2.5-10.5kHz之间;惊叫声尖厉,频率范围在2.4-8.0KHz之间;正常联系声频率范围在2.0-6.5kHz之间。  相似文献   
2.
鸣禽鸟鸣啭神经基础和鸣啭行为之间存在着机能对应性。所以,鸣啭控制系统成为人们研究神经系统与学习、行为和发育关系的重要模型。鸣禽的鸣啭系统在发育中及成年表现出的神经和行为巨大变化特点,为我们理解敏感期、突触联系的分布、结构特化、细胞死亡与再生、经验依赖式神经可塑性以及性别分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用CB-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鸣禽栗巫鸟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及其周围架区(shelf)的传入、传出投射.结果表明,HVC接受丘脑葡萄形核(Uva)、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mMAN)、新纹状体界面核(NIf)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旁嗅叶的X区和古纹状体粗核(RA);还通过架区间接联系听区复合体(L区)及脑桥的蓝斑核(Loc)等.  相似文献   
4.
鸣禽栗鹀性腺季节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E染色方法,IBAS图像分析仪分析及微机处理技术对鸣禽栗巫鸟春秋季的性腺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鸣禽性腺在重量、体积、精细管和卵泡的最大平均直径以及内部结构组成上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结果为鸟类性腺的季节性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进一步研究激素对鸟类发声学习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HRP顺、逆行束路追踪法,对中华大蟾蜍延髓听觉核团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注入内耳囊和延髓上橄榄核。在同侧第八脑神经和延髓背侧核获得顺行纤维和终末标记;在双侧髓背侧核(对侧为主)获得逆行标记细胞,顺行终末档坊出现在同侧外侧丘系核及中脑半环隆枕主核和对侧上橄榄核。  相似文献   
6.
蛤蚧发声通路核团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和电刺激技术对爬行类动物蛤蚧发声通路的神经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延脑部位,疑核和迷走神经运动核参与对蛤蚧发声活动的调节,但以疑核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疑核对蛤蚧发声器的支配为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而迷走神经运动核只有单侧的标记。实验结果提示,中脑的中央灰质区(SGC)的背外侧核团可能通过对凝核的调节来影响蛤蚧的发声活动,大脑皮质的背侧皮质区(DX)也可能参与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且均为双侧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斑胸草雀髓喙端腹外侧区呼吸相关单位的活动,结果表明,RVL参与呼吸节律的调控,其放电增加引发吸气运动,在鸟类发声与呼吸的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燕雀前脑古纹状体粗核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鸟经脑灌流后于RA取材,用Epon 812包埋剂浸润地,经铀-铅电子染色后,H-600投射电镜下观察,IBAS图像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燕雀RA的轴-一体突触较多见,突触类型包括Gray I型和Gray II型,I型突触后膜显著增厚,突触前含有清亮圆形小泡,II型突触前后膜对称,突触小泡多为扁平囊, 经统计学t检验,突触总数,Gray I型突触数和棘突解数,雄鸟多于雌鸟,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