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甘肃省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给甘肃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分析了甘肃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得出了甘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结论.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并根据甘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发展的传统,设计了6种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并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包括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区域发展的南北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加快苏北区域的快速发展对缩小南北差距,促进江苏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整合是引导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分析了苏北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现状与空间结构整合条件的基础上,从增长极培育、产业带构建和都市圈整合等方面,对苏北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及其生态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估了湖区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条件,提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设想,设计了4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4类旅游产品.讨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认为要整合洪泽湖湿地和淮安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以名人文化、大湖文化、运河文化和淮扬菜美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为了刻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运用分形方法,从城镇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城市要素的相关性3个方面,测算了描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根据3个维数的地理意义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并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类型结构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和网络系统结构,认为淮安市城镇体系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调.根据淮安市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功能结构单一,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提出了城镇体系结构调整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49个县级市2001年、2006年和2010年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与比较,得出了城市综合得分和排名.研究发现,江苏省县级市区域投资环境按照优劣顺序总体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分布特征,这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而且影响区域投资环境的诸如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地价等因素所占的权重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无论是对于投资者选择最优区域还是引资者引进最适产业来说,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定位研究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徐州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目前的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及影响力,遵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共性,结合徐州自身的特点,对徐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特色定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工业经济在兰州城市经济中的地位,讨论了生态城市与生态工业的关系后,认为兰州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是要发展兰州的城市经济,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兰州的工业经济.根据来自工业的污染物是兰州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兰州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又决定其对污染物的吸收、扩散和净化能力非常有限的矛盾,提出了通过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来促进生态兰州建设的思路,并对兰州建立生态工业体系的原则、目标、途径和当前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