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国内外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分析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应,并对城市土地低碳化与集约化利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采用鄂州市实际构建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鄂州市2000-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总结鄂州市再加入低碳因素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庆元县滑坡等地质灾害是由本地的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根据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和特点,采取适宜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以及避免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3.
恩施野生葛块根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燥法测定恩施的野生葛块根中干物质的质量分数,用水提法提取葛根中的粗淀粉并测定其质量分数,采用比色法测定干葛根及葛根粗淀粉中硒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恩施野生葛块根中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33.02%—38.26%,粗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5.15%~18.79%,干物质硒的质量分数为1.69—2.66μg/g,粗淀粉中硒的质量分数为0.130—0.157μg/g,占总硒质量分数的5.64%~8.63%,适合开发各种富硒食品及药品,是一种较理想的保健品原料。  相似文献   
4.
湖北恩施市自1999年城区及周围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累计发病面积已达600多hm^2。从2000年春起,经过2年除治,取得较好的结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恩施松材线虫病的分布情况。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出发,采用向量模法对恩施州近5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恩施州水环境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其值由2007年的0.302增加到2011年的0.6056,年平均增长率为19%,说明恩施州的水环境承载力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恩施州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恩施州城市化发展的状况,进行现状评价,明确恩施州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新时期恩施州城市化战略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动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GA的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贯穿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中最核心的问题,国内多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其中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但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常规层次分析法通常采用专家打分、多轮意见征询等方法修改调整判断矩阵,耗时、费力、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的排序权值计算和一致性问题转化为针对特定目标、决策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标准遗传算法(SGA)对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的开发、决策顺序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对基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提供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乡交错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市化优势明显,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国外由于城市化起步早,对城乡交错地区的研究较早,从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国内的研究在80年代才开始,对城乡交错地区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特性分析、土地利用、土地增值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现状,尝试确定江夏区城乡交错地区的范围,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该区域发展的驱动机制及产业在该地区的布局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发现,海南原始的、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实际是当地人(主要是黎族)的定居点与农田,这个区域历史上存在着广泛的林木清除与灌溉轮垦农业.观察与研究修正了以前理解热带地区森林仅仅通过植物学来达到的方法,如果要较好的理解海南雨林的历史与动态,进行植物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的联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丽水区域块状经济地理分布特征、绩效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丽水区域块状经济这种产业空间集群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及资源压力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产生的必然经济运动的结果,也是整个浙江培育市场经济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发展模式.将丽水地区的“区域块状经济”概括为“浙西南地方资源开发型”特征区域,对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区域块状经济运行绩效的研究表明: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模式,对于提高区域工业的竞争力、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丽水地区市场的繁荣、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